
《莲花》是安妮宝贝(现在笔名为庆山)于2006年出版的小说作品。
小说的文字充满了深思熟虑和情感的力量。作者似乎触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疾病、死亡、家庭、爱情、婚姻和命运等等,但又似乎没有详细展开。
小说的故事主线是庆昭和善生穿越大山峡谷进入墨脱,并最终离开墨脱的旅途。在这个旅途中,庆昭和善生的人生故事交织在一起,同时也展现了他们与内河的相互关系。
庆昭是一个过去的人物,他的过往经历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故事短暂而悲伤,但却给了善生一些启示和勇气。善生与内河从小到现在的人生故事也贯穿其中,他们之间的关系既相互交织又相互远离。
整个故事以庆昭和善生的穿越旅途为主线,通过他们的经历和成长,展现了人生的曲折和变化。他们在墨脱的旅途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最终他们成功离开了墨脱,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通过这个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庆昭和善生的成长和变化,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新的人生。
墨脱,这片被誉为西藏的“莲花”的土地,承载着神圣而隐秘的象征。当两个人踏上深入墨脱的旅程时,他们也在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索,跋涉着试炼的道路。
回忆中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善生和内河的经历上。从他们年少时起,他们就是彼此唯一的朋友。善生选择了走向外面的世界,而内河则选择了走向内心深处的道路。善生经历了第二次离婚后,最终下定决心前往墨脱,以此来证实内河的死亡。
两个人的人生在年轻时短暂地交织在一起,然后像平行宇宙一样,彼此远离。然而,他们始终是彼此的镜像。他们保持着一种与世俗不同的关系,深入地连接到彼此的内心世界。
或许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条向外和一条向内的道路,就像善生和内河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善生和内河。

一、向外的道路是否是逃避真实自己的道路?
几乎无法避免的是,作为人类,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承载着父母、祖辈、亲人和社会的各种不足,同时也经历着自身在身体、金钱、情感等方面的不足,这些经历伴随着我们成长为成年人。
从小在潜意识中形成的对自己和世界的消极观念早已深深扎根。
这种匮乏感常常使我们感到自卑、羞耻和内疚,因此我们不断地逃避它,盲目追求外界的标准,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成为他们眼中的“成功者”。
我们渴望获得财富和权力,为此我们努力追求学历、家庭和事业的成功。
为了追求社会所设定的标准,我努力要求自己,希望能在外表上显得成功并符合这些标准。这样做是为了满足那种掩盖内心匮乏感的虚荣和自尊心。
人们选择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追求自己心仪的事业或目标,并不应该受到指责或批评。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选择和道路,没有人有权要求或评判他人的决定。
我也曾经走过这条道路。
但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低谷之后,我反复思考着:
我们是否选择了这条道路来逃避真实的自我?
当我们获得外在的东西时,我们可能会期望它们能够填补我们内心的空虚和不满。然而,这种根深蒂固的匮乏感往往不会因为拥有这些东西而彻底消失。
外在的东西可以给我们带来短暂的满足感和快乐,但它们往往是暂时的。一旦新鲜感过去,我们可能会再次感到空虚和不满。这是因为真正的满足感来自于内心的平衡和满足,而不是外在的物质。
要真正消除根深蒂固的匮乏感,我们需要从内心开始进行改变。这意味着培养内在的满足感和感恩之心,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小事情,并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满足。通过培养内在的丰富感,我们可以减少对外在物质的依赖,并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所以,拥有外在的东西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时的满足,但它们并不能彻底消除根深蒂固的匮乏感。真正的满足感来自于内心的改变和培养,这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并找到真正的幸福。
当我们面对自身的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与痛苦时,我们常常会思考它们的意义和价值。尽管它们在外在世界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们是否能够在内心深处找到心灵的满足和安宁呢?
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对于一些人来说,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可以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世界,从而获得一种内心的满足感和安宁感。
然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焦虑和痛苦。他们可能会陷入无尽的担忧和恐惧之中,无法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因此,我们可以说,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和痛苦并不一定会在内心带来心灵的满足和安宁。这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和对生命的理解。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挑战可以成为他们内心成长和觉醒的契机,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和困扰。
因此,我们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挑战,并寻找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可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自我探索,以及寻求支持和帮助。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或许能够在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时,找到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小说中的主人公善生一直走的也是这样一条道路。他非常幸运,凭借着自己的理性和努力,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成为了一名高级职员。不久之后,他与一位优秀的女性结婚,这位女性正好是公司的董事长的女儿。他们很快迎来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享受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善生拥有了稳定的收入和舒适的生活,成为了社会上令人羡慕的中产阶级。
在他三十一岁那年,妻子却突然提出了离婚的要求。然而,这并不是因为他有外遇,或者没有尽好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相反,他一直以来都对妻子和孩子格外体贴和照顾。
在他第一次离婚时,他失去了大部分财产,不得不辞去工作,而孩子则跟随妻子生活。这一切仿佛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曾经拥有的家庭幸福和事业繁荣都瞬间崩塌了。
他再次结婚时已经三十四岁。然而,半年后,他的妻子怀孕了,但却因为一时的绝望而吞下了安眠药,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不久之后,他们决定离婚。
他依旧是一个对妻子关心备至、照顾周到的丈夫。
为何看似拥有一切,一切都做到完美的他,却一直在失去?两个妻子都想离开他?
这个男人似乎拥有一切,他事业有成,外表英俊,才华出众。然而,他却一直在失去。他的两个妻子都想离开他,这让他感到困惑和痛苦。
他曾经以为自己的成功和完美能够留住爱情,但事实却证明了他的错误。他过于专注于自己的成就和外在形象,却忽略了婚姻中的沟通和关心。他的妻子渴望被理解和支持,而不仅仅是被看作是一个附属品。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他学会了倾听和尊重妻子的意见,关注她们的需求和感受。他开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而不仅仅是追求外在的表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婚姻关系逐渐得到修复和加强。他学会了平衡事业和家庭,给予妻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他们的婚姻重新焕发了活力,他们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这个男人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爱情需要付出和经营。拥有一切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感情的维护。他从失去中学到了宝贵的教训,珍惜和呵护他所拥有的幸福。
善生九岁时,他的父亲因患癌症离世了。从那时起,他与母亲成为了彼此唯一的依靠。母亲是一位中学物理老师,她性格理性克制,总是以自己的意志对他严格要求。这种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他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控制感到厌倦,然而他却被迫顺从母亲的意愿。他在表面上对母亲百依百顺,但内心却充满了叛逆的情绪。
他一直专注于学业,努力积累了许多荣誉。虽然周围有很多女孩子追求他,但在结婚之前,他从未谈过恋爱。
这样积极向上的他,和性格独立叛逆的女孩内河是彼此最亲密的伙伴。
内河不受学校规则的束缚,对分数并不追求。她对蝴蝶、植物和动物充满了喜爱,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学习绘画,并且喜欢去海边进行探险和游玩。她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没有任何禁忌。
内河是一个与大多数女孩子不同的女生,她的善良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
她经常带他去山间漫步,探索未知的小径,带他去湖边欣赏夕阳,带他进入她的幻想世界。
他感到一种强烈的吸引力,但同时也充满了恐惧,因为他的母亲严令禁止。
从那时起,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可以互相依靠的友谊。
他一直都是一个上进的、听话的好学生、好孩子。他努力学习,遵守规则,始终保持良好的品行。这种品质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他取得了外在的一切成功。
然而,他一直深深感受到了从小缺失父爱所带来的空虚感,同时也明白母亲将他视为唯一的希望,这种压抑感一直困扰着他。
无论我如何努力追求理性和野心所带来的成就,我始终无法摆脱内心深处那种无尽的匮乏感。
他从未感受到爱的存在,因此他选择将自己的伤口隐藏起来,装作它们不存在。他的所有追求都是为了逃避真实的自我。
因此,他缺乏自我价值感,也无法理解和表达对他人的爱意。
因此,两个女人与他的婚姻都没有长久维持下去。

二、向内的道路为何如此艰难?
内在的道路是一条充满美好、珍贵、宁静和和谐的路径,它的价值难以用左脑的逻辑进行精确衡量,因为它充满了不确定性。
面对生存的焦虑,它常常被贴上无用甚至不可能的标签。人们往往将其视为追求外在欲望的工具,而忽略了它的本质已经偏离了初衷。
要进入它,首先需要克服内心积累的匮乏和阴暗的错觉。我们需要真诚地审视自己,接受自己的真实状态,放下逃避、压抑和对抗的心态。通过自我疗愈,我们也能够修复与他人的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真诚、热情、和谐和安宁。这些美好的特质激励着我们去创造、工作和与外界互动。
当我们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生活时,我们能够更加坦诚地面对自己和他人。我们不再隐藏真实的情感和想法,而是勇敢地表达自己。这种真诚的态度让我们与他人建立起更加深入和真实的关系,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热情是我们追求梦想和目标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充满热情时,我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结果。这种热情不仅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还能够感染他人,激励他们一起追求共同的目标。
和谐是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当我们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的美妙和力量。这种和谐的状态让我们更加平静和安宁,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思考和创造。
安宁是我们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当我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安宁时,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外界的压力和困扰。这种安宁让我们保持清晰的思维和积极的态度,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因此,当我们将生命的真诚、热情、和谐和安宁运用于创造、工作和与外界互动时,我们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和有意义的生活。让我们珍惜这些宝贵的特质,并用它们来塑造我们的未来。
内河的生命具有这种特质,她的一生也如同一场花事般纯粹地绽放,充满热情和真诚。她从不害怕衰败。
她从小没有父亲,母亲生活在国外,被寄养在亲人家里。作为一个孩子,她渴望得到更多的爱和关怀,但却无法从亲人那里获得满足。
她年少时期就对植物和动物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在大自然中探索,享受着自由自在的乐趣。她从不愿意受到身边规则的束缚。
在高中时期,她像一只勇敢的蝴蝶,勇敢地探索着情感的世界。她对爱情的渴望如此强烈,让她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爱情的迷幻之中。她毅然决然地投入其中,与一个已婚、心情低落的美术老师展开了一段恋爱,并一起私奔了。
很快,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两个渴望爱的人无法承受各自生活的压力。美术老师决定回到她原本的家庭,试图恢复过去的生活。然而,她却不断地追寻他,不愿面对现实的残酷。她执着于这个幻想,无法接受现实的破灭。
他们的经历成为社会负面新闻的报道对象。内河被学校开除了。她不得不前往医院接受流产手术。最终,她甚至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她为了追求这个幻觉所付出的代价已经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和承受能力。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失去自我,相反,她坚持着自己的成长动力,使得她能够在这些动荡中保持清醒并进行自我疗愈。最终,她决定离开精神病院,前往国外开始新的生活。
从那时起,她开始追求内心的道路。她勇敢地探索自我,深入了解自己,并且不再逃避内心的渴望。有时候,她会将这种渴望投射到他人身上,通过爱情来体验短暂而美好的幻象生活。
然而,她并不回避或压抑自己的感受,即使这样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她也不会退缩。相反,她将这些经历视为宝贵的学习资源,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对内心探索之路的启示。
她擅长布料设计、摄影和写诗,凭借自己的兴趣、直觉和灵感,经常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果。她通过这些才能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并非为了追求过多的物质财富。她并不滥用自己的天赋才能。
她总是追求卓越,一旦完成一项任务,便会迅速转向探索新的领域。她从不停歇,始终保持行动力。
她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旅者,无拘无束地漫游在世界各地。无论身在何处,她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享受着自由的生活。
最终,她决定前往墨脱担任一名志愿老师,帮助当地的学生。然而,在一次护送学生回家后的归途中,她不幸遭遇了一场泥石流。尽管搜寻队没有找到她的尸体,但她的离世消息传遍了整个地区。
她的生命在充满纯真和热情的绽放后,悄然无声地离去。这样美好。

三、疾病和死亡是生命在叫醒你向内看吗?
疾病和死亡,始终与生命紧密相连。生命的过程中,我们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的阶段。无论我们是否害怕,它们都不会离开我们。
曾经对这句话感到困惑,只是随着他人的说辞勉强安慰自己:“困难是人生的一部分。”
曾经我经历过巨大的痛苦,但我一直试图逃避和对抗它们,希望它们能够消失。有时候,我不得不假装坚强,让对抗堆积成一道墙。我追求着那种不愿意放下的无用的自尊。
直到这困境一再找上门来。直到我意识到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使我陷入绝境。才开始寻求创新的途径。
经历了一番艰辛之后,我终于逐渐理解了“苦难是恩典”的真正含义:痛苦是在提醒我要深入内心去寻找答案。
逃避和对抗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那些曾经执着的事物只会增加我们的痛苦。当我们遭遇痛苦时,内心的匮乏和空虚会逐渐积累,如果我们不断地逃避和对抗,这些负面情绪只会变得更加强烈,试图吞噬我们唯一的清醒之处。
小说中描写了庆昭患病和接受手术的情节,以及她内心深处清醒而真实的感受。她面对疾病的恐惧,思考着死亡的存在,并回忆起父亲去世时的场景。这些描写仿佛在提醒着我,要珍惜生命本身,活在当下。
书中这样写道:
一个身体被打开,放入仪器中,被手和道具操纵。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珍贵重要,放弃了保养和坚固的自我保护。不再需要奢华的服饰和美食,按摩修饰,以及昂贵的保养品……它的自我重要性被摧毁,恢复了肉体的脆弱和真实感。她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就像大雪纷飞之后的寂静原野。所有的虚假和幻觉都在退却和消失。
没错。我突然意识到,我曾经对许多事情都过于执着,而现在我明白它们并不重要。
当一个人面临死亡时,内心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情绪和思考。首先,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因为死亡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人们对未知往往感到不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人可能会逐渐接受死亡的现实,并开始思考他们的生命和所留下的遗产。
在面对死亡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回顾自己的一生,思考他们的成就和遗憾。他们可能会思考他们对家人和朋友的影响,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贡献。这种回顾可能会引发一种深刻的反思和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
此外,人们可能会感到悲伤和失去的痛苦,因为他们意识到他们将要离开自己所熟悉的世界和所爱的人。他们可能会感到对未来的遗憾,无法实现他们的梦想和目标。
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面对死亡也可能带来一种平静和接受。他们可能会感到满足,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已经度过了充实的生活,并且准备好迎接新的旅程。
总之,当人们面临死亡时,他们的内心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情绪和思考,包括恐惧、接受、回顾和悲伤。这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面对死亡。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让内心坦然、宁静地接受死亡。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接受这个事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死亡,并将其视为生命旅程的自然终点。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与死亡进行对话来减少对它的恐惧。这可以包括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讨论死亡的话题,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经验。此外,阅读关于死亡和丧失的书籍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死亡。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内心的平静和接纳来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冥想、瑜伽和呼吸练习等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培养内心的宁静。同时,学会接受生命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死亡。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珍惜当下和活在当下来减少对死亡的恐惧。意识到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经历和人际关系上。这样,我们可以更加充实和满足地度过每一天,不留遗憾。
总之,通过接受死亡的不可避免性,与他人对话,培养内心的平静和接纳,以及珍惜当下,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加坦然、宁静地面对死亡。
在生病之前,庆昭是一个作家,一个工作狂,有着强烈的行动力和占有欲,企图通过工作来填补内心的空洞。手术后,她开始停下写作,住在大理,饲养花草,生养孩子。
回归真实的生活。

四、或许向内和向外的道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
有些人像善良的生命一样,他们选择了一条完全朝外的道路,顺从父母的期望,追求世俗标准下的家庭和事业的成功,获得权力、地位和荣誉。然而,他们一直在内心深处放弃和压抑着对内心世界的渴望。
有些人像是内河航行,他们一开始满怀幻想地投入爱情,但很快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而,他们并不气馁,积极地寻找一条跳脱的道路。他们跟随着内心的本真和爱的引导,过着真实、热情而清醒的生活,不为世俗的压力所妥协。
也许大多数普通人,因为各种原因,只能选择追求外在的道路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他们相信通过追求外在的事物,可以找到内心的满足。
有时候,我们会突然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渴望,听到那些在深夜里呼唤的种子。这种感觉让我们觉得无助,继续压抑自己,变得麻木不仁。或者我们感到进退两难,既不满意现状,又没有勇气去面对真实的自己。但也有可能,我们会被唤醒,开始重新启动人生的旅程……
也有很幸运的人,他们能够找到内心的平衡,将内在的需求与外在的要求相结合。他们懂得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并且能够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积极地应对挑战。
回忆起当年的小学时光,我突然想起学校曾经举办过一次兴趣班活动。那时,学校开设了画画班、舞蹈班和音乐班,同学们对此感到非常新奇和兴奋,纷纷报名参加自己喜欢的班级。
我当时报名参加了一个画画班,和我一起参加的还有另外两个同学。我们的数学老师亲自教我们画一些简单的国画。与此同时,舞蹈班有很多同学参加,他们需要排练一支舞蹈表演,最后还要去其他学校参加一个文艺演出。然而,由于舞蹈班的人数不够,教舞蹈的女老师决定把我也叫过去帮忙。
然而,对于需要多少人的问题,我始终感到困惑。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必不可少的,而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并不被需要。这种犹豫让我开始怀疑舞蹈班是否适合我,因为那里的氛围太过喧闹,要求也很苛刻。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画画这样安静的事情。
那时,我大约十岁,正在乡镇的中心小学读书。我对艺术一无所知,对于它的定义和意义一无所知。
回想起来,我发现那时的我可能是第一次面临内外选择的问题,而我更倾向于选择内向。然而,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自主决定,不得不盲目地选择外向的道路。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一次又一次地面临着这个选择的难题。但幸运的是,我现在终于能够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尽管这条路有时候充满了黑暗和曲折,尽管我的本能反应仍然会不自觉地想要逃避和对抗。
然而,我明白这些心灵的最黑暗时刻正是我个人成长的绝佳机会。我愿意去经历生命中必须经历的一切。
文/雪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7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