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促融合,岗责优化提效能:税务系统党业融合与组织岗责体系优化改革的探索与经验
在新时代背景下,税务系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税收征管任务和服务需求。为了更好地履行税收职能,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税务系统积极探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并对组织岗责体系进行优化改革。这不仅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税务工作质效、增强税务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本经验材料将详细阐述税务系统在党业融合和组织岗责体系优化改革方面的实践探索、取得的成效以及相关经验总结。
一、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党建引领确保政治方向
税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党建引领能够确保税务系统在执行税收政策、开展征管工作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加强党的理论学习,税务干部能够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税收方针政策背后的政治意图,从而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将政治要求融入到每一项税收业务工作中。
(二)提高税务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建工作注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在税务系统中,党建能够将分散的个体凝聚成一个有共同理想信念、有纪律、有战斗力的团队。党员干部在党建活动中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税务人员积极投身税收工作,提高整体队伍的执行力和工作效能。
(三)满足纳税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纳税人对税收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建业务融合有助于税务系统从纳税人的需求出发,将党的宗旨意识转化为服务意识。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在税收征管、纳税服务等各个环节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
二、税务系统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一)思想建设与业务培训相融合
1.构建学习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在线上利用税务系统内部网络开设党建学习专栏和业务培训课程,线下打造党员活动室和业务培训室。线上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党的理论知识、税收政策解读、业务操作指南等,方便税务干部随时随地学习。线下学习场所则用于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交流和实践操作培训。
2.制定融合性学习计划。将党建理论学习与业务知识培训纳入统一的学习计划。例如,在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时,结合当前税收工作的政治任务,如减税降费政策的政治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在业务培训中,融入党的思想方法,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税收征管中的复杂问题,提高税务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组织建设与业务团队建设相融合
1.优化党支部设置。根据税务业务工作的特点和流程,优化党支部设置。例如,在基层税务分局,按照征管业务线条设立党支部,如纳税申报党支部、税务稽查党支部等,使党支部的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党支部书记由业务骨干担任,这样能够更好地在业务工作中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2.建立党业融合的项目团队。针对一些重大税收项目,如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等,组建党业融合的项目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党员干部和业务专家,以党员干部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党组织的协调指挥能力,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开展党员攻坚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等方式,激励党员在项目中勇于担当、积极创新。
(三)党建活动与业务工作相融合
1.开展主题党日与税收宣传活动相结合。将主题党日活动与税收宣传工作有机结合。例如,每月固定的主题党日活动可以围绕当月的税收政策重点开展税收宣传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党员干部在宣传税收政策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税收业务工作提供依据。
2.党建考核与业务绩效挂钩。建立党建考核与业务绩效挂钩的机制。在考核指标体系中,既设置党建工作的考核指标,如党员的思想建设、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指标,也设置业务工作的考核指标,如税收征管质量、纳税服务满意度等。将党建考核结果与税务干部的绩效奖金、职务晋升等挂钩,激励税务干部积极参与党建工作并提高业务水平。
三、组织岗责体系优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
(一)必要性
1.适应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要求。随着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税务系统的职能和业务流程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组织岗责体系可能存在职责不清、工作流程繁琐等问题,无法满足改革后的工作需求。优化组织岗责体系能够确保税务系统在新的征管体制下高效运转。
2.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清晰明确的岗责体系有助于减少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现象,提高税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对岗位责任的合理划分和工作流程的优化,能够使税务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提高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质量。
3.促进人才发展。优化的组织岗责体系能够为税务人员提供更加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有助于税务人员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规划职业生涯,同时也为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晋升提供了依据。
(二)目标
1.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建立适应现代税收治理要求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税务机关之间、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实现机构设置的扁平化、专业化,提高组织的协同性和执行力。
2.明确岗位职责。对每个岗位的职责进行详细、准确的界定,确保岗位之间的职责不交叉、不遗漏。同时,明确岗位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使税务人员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3.建立健全岗责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的岗责考核机制,根据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对税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职务晋升等挂钩,激励税务人员积极履行岗位职责。
四、组织岗责体系优化改革的实践措施
(一)深入调研分析
1.内部调研。对税务系统内部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人员分布等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税务人员对现有组织岗责体系的看法和建议,收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2.外部借鉴。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税收管理经验和组织管理模式。分析其他地区或国家在税务组织岗责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功做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吸收和改进。
(二)优化组织架构
1.整合职能部门。根据税收征管的业务流程和职能需求,对税务机关的职能部门进行整合。例如,将税收征管、纳税服务、风险管理等相关职能进行有机整合,减少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和协调难度。
2.推进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扩大管理幅度,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决策的速度,增强基层税务机关的自主权和执行力。
(三)明确岗位职责
1.岗位梳理。对税务系统内的所有岗位进行全面梳理,按照业务类别、工作流程等对岗位进行分类。例如,将税收征管岗位细分为税务登记、申报征收、税收稽查等不同岗位。
2.职责界定。针对每个岗位,明确其主要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以及与其他岗位的协作关系。编制详细的岗位说明书,使税务人员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岗位责任。
(四)建立岗责考核机制
1.考核指标设定。根据岗位说明书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纳税人满意度等方面。对于不同岗位,根据其职责重点设置不同的权重,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2.考核方式选择。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上级考核、同事互评、纳税人评价等。上级考核主要关注税务人员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纪律;同事互评有助于促进团队协作和相互监督;纳税人评价则能够直接反映税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3.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税务人员的薪酬、奖金、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挂钩。对于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培训和帮扶,如仍不能达到要求则进行岗位调整或辞退。
五、党业融合与组织岗责体系优化改革的协同推进
(一)党建引领组织岗责体系优化改革
1.在改革理念上体现党建要求。将党的先进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组织岗责体系优化改革的理念中。在确定改革目标、制定改革方案时,以提高纳税人满意度、促进税收公平正义为出发点,确保改革符合党的要求和人民的利益。
2.党员干部在改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组织岗责体系优化改革的各项工作,在调研分析、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等环节发挥带头作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接受新的岗位安排和工作要求,为其他税务人员树立榜样。
(二)组织岗责体系优化改革为党业融合提供保障
1.为党建业务融合提供制度支撑。优化后的组织岗责体系明确了各个岗位在党建业务融合中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