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20家规上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增加XX万元,增长10.4%,低于15%预期目标4.6个百分点。14家规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XX万元,同比增加XX万元,增长30.5%,超出15%预期目标15.5个百分点。
(二)绩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025年,市人社局共承接10项绩效考核指标,上半年各项指标均扎实有序推进,顺利完成预期目标。
一是城镇新增就业1.55万人。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982人,完成全年任务51.5%,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二是实施“兴葫英才计划”,引育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已下发通知,正在有序推进优秀工程师和优秀高技能人才征集工作
三是坚持“引育用留”并重,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已下发年度职称工作要点,指导各专业领域做好今年职称评审前期工作,新增专业技术人才300人。由于绝大部分职称评审于下半年组织,因此可以确保超额完成1800人的年度任务
四是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培育创业带头人308人,带动就业2060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520人、2700人)59%和76.3%
五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上半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230人,完成全年任务(22000人)55.6%
六是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上半年帮扶1419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成全年任务(2700人)52%
七是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及时落实定向推介、兜底安置等帮扶措施,新增的38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全部帮扶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八是稳定特殊群体就业。上半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954人,完成全年任务(1.2万人)83%,超额完成预期进度
九是扎实做好农民工工作。上半年累计办理欠薪案件1373件,为2097人次解决工资4288.62万元,到期结案率和回访满意率均达100%
十是实施“舒心就业”服务进基层行动(民生实事)。制发舒心就业指导服务站建设计划等文件,指导乡镇、街道开展服务站建设,目前30家(连山5家、龙港4家、南票5家、兴城4家、绥中6家、建昌6家)服务站已配齐办公设备、工作台账和专职人员,开始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服务
(三)其他业务指标
1.全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1250个。上半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708个,完成全年任务56.7%
2.全年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000人次。上半年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466人次,完成全年任务86.1%
3.全年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200人次。上半年完成1137人次,完成全年任务51.7%
4.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8.3万人(企业和机关事业)。上半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8.46万人,完成全年任务100.2%,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39.76万人,完成全年任务100.66%
5.全年失业保险参保21.5万人。上半年失业保险参保21.3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99.4%
6.全年工伤保险参保29万人。上半年工伤保险参保29.0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100.3%
7.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67%。签发电子社保卡签发144万张,占全市常住人口61.7%,距年度任务差5.3%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力推进稳就业促就业工作。抢抓春季人力资源市场活跃期,举办招聘会683场,征集发布岗位13.48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5648人次,帮助610余家企业解决用工1.54万个。为7133家企业降低失业保险缴费XX万元,惠及18万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2万人次,技能等级认定3755人。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募集就业见习岗位708个,为2284名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支持3.99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7308人发放失业保险待遇XX万元,帮扶1419名新增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举办创业活动50场,陪跑服务初创企业72户,创业“源”助服务1.1万人次。上半年重点群体较为充分就业,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二)稳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主动强化调度督导,按时足额为77.5万人发放养老待遇XX亿元。常态化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引导符合条件的人员早参保、长缴费,企业、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工伤保险项目制参保率96.7%,超额完成90%年度目标。加大机关保和年金清欠力度,清理270家单位欠费XX万元。落实城乡居民丧葬补助金制度,为6522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XX万元。推行“四走进”工伤预防宣传新模式,“线上+线下”完成矿山、机械制造、危化品等高危行业“三类人员”481人次。
(三)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组织147人参加“兴葫英才计划”人才项目遴选,推进第八批“引博工程”,预计引进博士后12名。调查征集301家单位人才需求599人,征集企业技术指导等需求191个,组织31名技术技能人才解决问题78个。举办14场校园招聘,达成意向78份。落实26名引进人才补贴41.2万元,兑现143名高校毕业生普惠性补贴XX万元。安全完成公务员、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聘等考试,涉及考生2.87万人。完善事业单位管理配套政策,做好人员转隶、岗位设置等工作。有序完成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春节慰问金和退休荣誉津贴发放工作。
(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强企业劳动关系指导服务,推动企业与职工就薪酬待遇等开展集体协商,办理劳动合同备案4.5万人次。强化183户劳务派遣单位日常监管,加强120户涉美贸易等重点企业动态监测,确保了“春节”“两会”等重要时点稳定。组织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评估,发布2024年15个类别工资价位或工资结构,调查300户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情况,按时完成2024年国企负责人基本年薪基数测算。提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质效。提高争议仲裁效能,审结仲裁案件336件,仲裁结案率91.9%,调解成功率76%。
(五)强化风险防范和安全稳定。推进基金风险多维防控工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49.41万人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核查疑点数据259条,发现违规领取108人、60.22万元,已追回XX万元。“拉网式”排查全市102个在建工程项目,办理欠薪案件1373件,为2097人次追回工资XX万元,到期结案率、回访率均达到100%。对3家欠薪企业处罚4.5万元,向公安机关案件10件。强化信访案件跟踪督办和回访问效,国家信访局、人社部“京访”案件化解率分别达到86%、100%。129件“清仓见底”台账案件已化解123件,省厅12件“万件化访”案件全部化解,初访群众满意率达100%。
在全面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创新举措,提高质效,着力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亮点、新突破。一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招引青年人才工作要求,组织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47场,深入省内外14家高校招才引智,上半年招引0.79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我市就业,完成全年目标(1.44万人)55%。二是积极争取省人社厅支持,目前全市争取就业补助资金XX万元,在全省资金额度同比减少的情况下,我市就业补助资金不降反升,同比增加XX余万元。三是深化工伤预防“四进”宣传,推行电台微访谈、“短信进万家”等宣传,制作《等爸爸回家过年》等11部视听作品,发布20余篇深度报道,推动工伤预防理念深入人心。四是编印8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下发平台企业,排查新业态企业38家,开展普法宣传27次,发放宣传资料3570份,帮助31名劳动者追发工资13.17万元,办结率100%。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存在风险。机关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未实现省级统筹,部分县区财力紧张,养老金延迟发放情况时有发生,存在穿底风险。
2.企业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部分群体收入偏低且不稳定导致停缴断保;延迟退休政策发布后,部分群体缴费积极性下降;部分青年群体参保意识不强。
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剧,适龄参保人群比例下降。同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较低,吸引力不足。
4.由于财力紧张,县(市)区就业补助资金配比较少,不同程度造成影响就业政策落实、公益性岗位欠缴社保等系列问题。
5.大部分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已转为社区网格员,基层平台缺少专职就业服务工作人员,严重影响“舒心就业”进基层等就业服务工作开展。
6.工伤保险败诉风险提高。在岗位突发疾病等条款上,司法部门与行政机关对工伤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存在一定分歧,容易导致败诉。
7.经济发展水平、人才政策等比较优势不强,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吸引力不强,人才队伍总量较小、层次不高、结构不平衡,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有限。
8.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断层现象较为突出,加之编制日趋紧缩,难以匹配艰巨繁重的稳就业等民生保障任务。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锚定打造“4+8”现代产业格局、培育“千百亿”产业集群等中心任务,全面落实2025年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工作方案,持续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民生福祉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为实现葫芦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贡献人社力量。
一是狠抓政治思想建设,树牢“四个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牢“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