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2025年,是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我们面临的任务无比艰巨。*上下必须以决战决胜的姿态,一鼓作气、善作善成,确保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历史答卷。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深刻领会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石。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省以“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担当,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交出了亮眼答卷。过去几年,全省上下锚定“基础更牢、生活更美、作风更硬”目标,打出产业帮扶、就业扶持、民生改善组合拳。2024年,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较2020年增长65%,提前实现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脱贫人口动态清零,32个脱贫县GDP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陕北苹果、陕南茶叶、关中奶山羊等产业带动80%以上脱贫户稳定增收;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200余个,开发公益性岗位5.6万个,脱贫劳动力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持续补齐,改造危房3.2万户,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子女失学辍学动态清零,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实干,在疫情影响、旱情冲击等多重考验下,各级党员干部扎根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过硬作风筑牢了脱贫根基,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正视发展现存挑战,筑牢防返贫防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面临诸多考验,乡村振兴之路绝非坦途。产业层面,30%的脱贫地区仍以传统种养业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部分县区特色产业因市场波动出现价格暴跌,如2024年某县食用菌因供过于求导致收购价下降40%,直接影响2000余户脱贫户收入。稳定增收渠道方面,约15%的脱贫群众收入来源单一,过度依赖外出务工,受经济下行影响,部分劳动力返乡后面临再就业难题。乡村建设与治理存在明显短板,80%的行政村存在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长效机制尚未健全,个别村“两委”班子带动能力弱,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被动局面。更需警惕的是,返贫致贫风险依然存在。2024年全省监测到易返贫致贫人口1.2万人,其中因病因灾因学返贫占比达65%。这些问题警示我们,收官不等于收摊,必须摒弃“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思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防返贫防线。
    (三)聚焦两好两升目标,续写乡村振兴新篇。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全省上下需锚定“两好两升两确保”目标,以更实举措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提升脱贫成果巩固成色,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实行“每月走访、每季评估”,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同时,开展群众满意度提升行动,通过“百姓评、乡贤议、部门查”多维评价体系,倒逼帮扶工作提质增效,力争2025年群众满意度突破90分。在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上持续发力,实施“一县一业”强链工程,每个脱贫县重点培育1-2个主导产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冷链物流中心,推动陕北苹果深加工、陕南中药材炮制等产业链延伸,2025年前实现脱贫地区产业产值翻番。乡村治理推行“党建+积分制”,将环境卫生、孝老爱亲等纳入积分管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年底前实现村级议事协商机制全覆盖。全体党员干部要扛牢政治责任,把巩固成果、推进振兴作为检验作风的“经验交流”,建立“包村联户”责任清单,对重点任务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唯有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韧劲真抓实干,才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高质量完成过渡期各项任务,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三秦大地徐徐展开。
    二、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奋力开创有效衔接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局面收官之年,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纲举目张,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跃升。
    (一)坚决守住一条底线:持续优化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筑牢防返贫“防火墙”。防止返贫是底线任务,监测是第一道关口。我们要持续巩固提升“3+1”保障成果,更要将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运转得更灵敏、更高效。要深刻认识到,传统的、仅靠人力摸排的监测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近年来,我省在运用大数据赋能防返贫监测方面走在了前列,建立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开发了“*防贫申报”小程序,实现了线上线下协同发力。自平台运行以来,累计汇聚了超过225万条预警线索,帮助超过62万群众消除了返贫风险。我们要充分借鉴这些先进经验,加快建设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要推动乡村振兴、公安、人社、医保、卫健等多部门的数据共享和比对,实现对因病、因灾、因学、因意外等导致收入骤减、支出骤增家庭的实时预警、快速响应。要坚持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和部门数据预警相结合,确保监测无死角、全覆盖。对于识别出的监测对象,要严格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分析致贫返贫风险点,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安排得力干部结对帮扶。要确保每一户监测对象都至少有一项以上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并通过产业、就业、医疗、教育等综合手段,真正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扭住两个关键支撑:做强产业和就业,夯实稳定增收“压舱石”。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产业和就业是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一要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要立足本地资源禀,大力发展茶叶、蔬菜、辣椒、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我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已实现稳定增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6%,这说明我们的产业发展有基础、有潜力。下一步,关键要在“特”和“优”上做文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留给农民。去年,全省安排衔接资金37.9亿元用于产业奖补到户,带动了413万人增收,这种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二要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全省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稳定在360万人,这是我们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基础。要持续做好劳务输出的组织、服务和权益保障工作,让他们在外能安心、有钱赚。同时,要更加注重就近就地就业,积极发展以工代赈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让更多群众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兼顾务工和家庭。对于返乡创业人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让他们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领头雁”。
(三)深化一项民心工程: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乡村不仅要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更要让生活环境美起来、精神面貌新起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两清”,就是要彻底清理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垃圾粪土,坚决清理存在安全隐患的残垣断壁和废弃建筑,让村庄清爽起来。“两改”,就是要稳步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科学选择技术模式,同步建立后续管护机制,确保改一个、好一个、用一个;要规范开展圈舍改造,实现人畜分离、干湿分离,从源头上改善村庄卫生状况。“两治理”,就是要下大力气治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加快构建覆盖全域的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