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总结前期我县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专项整治工作任务,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强化监管措施,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卫健局、公安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等。刚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以及*镇、*街道分别作了汇报发言,既总结了工作中的亮点和成效,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认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我县始终把校园食品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断强化监管举措,完善工作机制,校园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
从工作成效来看,一是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我们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场监管、教育、卫健、公安等多部门为成员的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学校具体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先后出台了《*县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县校园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二是专项整治成效显著。仅去年一年,全县就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12次,出动执法人员860人次,检查各类学校、幼儿园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1200余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320余处,查处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5起,罚没款金额达28万元。通过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校园及周边无证经营、销售过期食品、“三无”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学校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严格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食品留样、餐饮具清洗消毒等制度。目前,全县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已达到100%,实现了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的全程可视化监管,让校园厨房“晒”在阳光下。四是宣传培训广泛开展。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教育局,每年都会在开学季、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培训,累计培训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3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了师生及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部分学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少数学校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教学、轻安全的现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存在漏洞。比如,在去年的专项检查中,发现有3所学校食堂存在食品留样不规范的问题,留样数量不足、时间不够;2所学校食堂餐饮具清洗消毒记录不全,存在走过场的情况。二是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隐患突出。校园周边的小超市、小摊贩、流动餐车等数量较多,部分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销售的食品来源不明、标签不规范,甚至存在销售过期、变质食品的情况。特别是在上下学高峰期,流动摊贩聚集在学校门口,不仅影响交通秩序,其销售的食品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据统计,去年接到的校园食品安全相关投诉举报中,涉及校园周边的占比高达60%。三是监管执法力度有待加强。虽然我们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但由于监管力量有限,存在“运动式”执法的现象,长效监管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存在监管重叠或监管盲区的情况,影响了监管效能的发挥。四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健康管理不严格,存在无健康证明上岗、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校园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不仅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还会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全力抓好校园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各项工作
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是解决当前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师生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此次专项整治为契机,聚焦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强化源头管控,严把食品采购关。食品采购是校园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必须从严把关,确保源头安全。一是严格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各学校要建立健全食品采购台账,对采购的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必须索取并留存供货商资质证明、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等资料,严格查验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合格证明等,确保所采购的食品来源可溯、质量可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加强对学校食品采购环节的监督检查,对未按规定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的,要依法严肃处理。二是推广集中采购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采取“统一招标、集中采购、定点配送”的方式采购食品及原料,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食品质量。县教育局要牵头制定学校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法,规范采购流程,加强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核和动态管理,定期对供应商提供的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强对食品储存环节的管理。各学校要按照食品储存的要求,设置专门的食品储存仓库,分类存放食品及原料,做到离地离墙、通风防潮、防鼠防蝇。对冷藏冷冻食品,要确保储存温度符合要求,并定期检查食品的保质期,及时清理过期食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加大对学校食品储存环节的检查力度,防止因储存不当导致食品变质。
(二)规范加工制作,严把食品生产关。食品加工制作是校园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食品制作过程安全可控。一是严格执行食品加工制作规程。各学校食堂要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规范食品加工制作流程,做到生熟分开、荤素分开,防止交叉污染。食品烹饪要烧熟煮透,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组织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培训,指导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规范化操作水平。二是加强食品留样管理。各学校食堂要严格落实食品留样制度,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必须按规定留足样品,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并做好留样记录,包括留样食品名称、留样时间、留样数量、留样人等信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加强对学校食品留样情况的检查,对未按规定留样或留样不规范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予以处罚。三是强化餐饮具清洗消毒管理。各学校食堂要配备足够的清洗消毒设施设备,严格按照“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流程对餐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消毒后的餐饮具要存放在专用的保洁柜内,防止再次污染。县卫健局要加强对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效果的抽检,对消毒不合格的,要及时督促整改。
(三)加强校园周边治理,严把食品销售关。校园周边是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要防控区域,必须加大治理力度,净化校园周边食品市场环境。一是开展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专项排查。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组织力量,对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食品经营户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台账,摸清底数。对无证无照经营的,要依法予以取缔;对证照齐全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吊销相关证照。二是加大对校园周边食品的抽检力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增加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的抽检频次,重点抽检儿童食品、膨化食品、油炸食品、饮料等学生消费量较大的食品,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要及时下架封存,并追溯源头,依法查处。今年,计划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开展专项抽检不少于6次,抽检样品不少于300批次。三是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联合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在上下学高峰期加强对校园周边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流动摊贩销售“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要合理规划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引导其规范经营。
(四)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升级,提升智慧监管水平。“互联网+明厨亮灶”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方式,要进一步推进升级改造,提升智慧监管水平。一是完善“互联网+明厨亮灶”功能。在现有视频监控的基础上,推动学校食堂加装AI智能分析设备,实现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如未戴口罩、未戴帽子、生熟混放等进行自动识别、自动报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建立“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平台,安排专人实时监控学校食堂操作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学校整改。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