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专题课件
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20余万人(八路军主力约20万人),是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史称“百团大战”。
? ?事件过程 ?
百团大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中心任务是破坏日军交通,重点摧毁正太路。这条铁路是日军控制山西、河北两省的重要交通线,也是分割晋察冀和晋冀豫两个根据地联系的一个主要障碍。从8月20日夜开始,各参战部队、游击队和民兵就在正太以及其他铁路交通线同时发起了攻击,这使得战役正式开展。到了9月10日,晋察冀军区部队在聂荣臻的指挥下,先后攻克正太铁路上的娘子关、井陉煤矿等重要据点,控制了正太铁路东段。第一二九师和晋冀豫军区部队(包括新军决死第一纵队)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攻克阳泉至榆次间的正太铁路上的重要据点,占领了制高点狮垴山,控制了正太铁路西段。切断了正太铁路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且控制了同蒲铁路北段,以及忻静、太汾、汾离公路,在这里它们钳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同时也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使日军遭受到了重创。
第二阶段
扩大战果:作战基本方针是继续破坏日军交通,摧毁深入根据地的日伪据点。从9月20日开始,晋察冀右翼部队在杨成武、邓华的指挥下,发起了涞灵丘战役,成功歼灭了1100多名日伪军。第一二九师和决死第一、第三纵队则发起了榆辽战役,收复了榆社县城,击毙了1000多名日伪军并击溃了3000多名日伪军。新一旅则进行了针对邯长公路及其周边多个据点的攻击。太岳军区的内线部队在王新亭的指挥下,对白晋铁路和同蒲铁路南段进行了破袭,摧毁了白晋铁路权店至篪亭段和同蒲铁路灵石至洪洞段。第一二 O师再次向同蒲铁路北段出击,控制了朔县和原平之间的数段铁路,并主动进攻或攻占了头马营、奇村、忻口、离石、柳林、五寨、义井、岚县等多个日伪据点,配合了晋察冀军区和第一二九师的作战行动。
第三阶段
反击日军的报复“扫荡”。日军在华北的广大地区连续遭到八路军两次大规模攻势的打击,为防止局势继续恶化,尽快稳住占领区,遂调集重兵,从10月6日起,先后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扫荡”,企图趁八路军连续作战来不及休整之机,打击八路军主力,毁灭抗日根据地。在榆辽战役结束的10月1日,八路军总部在给各大区的指示中,就指出增援辽、榆之敌可能顺势“扫荡”太北地区,各部应有相应的准备。1940年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反“扫荡”作战计划,据此各地区军民展开了反“扫荡”作战。八路军则分兵展开运动战和游击战、麻雀战(骚扰游击战术)进行反击,开展了晋东南反“扫荡”、晋东南反“扫荡”、晋西北反“扫荡”大规模战役。到1940年12月5日,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以我军的胜利,日军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此战役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407人,大量的武器及军需物资。
?事件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参加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将士不畏强敌的攻坚锐气—— 以弱势装备主动出击,在敌人重兵布防的交通线上撕开缺口,敢啃 “硬骨头”、敢打 “险硬仗”;是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105 个团协同作战,军民联动破袭、支援,将分散的力量拧成钢绳,彰显 “团结如铁” 的战无不胜;更是心系家国的担当底色—— 明知敌后作战艰险,仍以 “打破封锁、振奋民心” 为己任,用 4000 余次战斗的冲锋,为民族抗战注入 “敢胜利、能胜利” 的信念。
? ? ?这种 “向险而行、向战而生” 的精神,从当年的破袭战场延续到今日的建设征程,始终是人民军队刻在骨子里的血性与担当。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