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区统计督察专项培训暨诚信诚实统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议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区统计督察专项培训暨诚信诚实统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统计督察专项培训暨诚信诚实统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议,主题鲜明、意义重大。这次会议既是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2024年常规统计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部署会,也是一次面向全区统计战线的思想淬炼、业务充电和责任重塑的动员会。刚才,相关部门的同志已经就具体业务和纪法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和解读,讲得都很好,很专业,很有针对性。下面,结合今天的会议主题,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铸魂立心,深刻领悟“诚信统计”的极端重要性,坚决筑牢统计工作的思想根基与职业操守
  统计,国之重器;数据,政之根基。统计工作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真实、是准确、是完整、是及时。而这一切价值的基石,就是“诚信”二字。诚信诚实,是统计工作最鲜明的价值底色,是统计人安身立命的职业操守,更是维系统计公信力的生命线。一个地方的统计数据,如果掺了水分、打了折扣,那它不仅不能成为我们洞察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科学决策的“指南针”,反而会变成误导判断的“哈哈镜”、阻碍发展的“绊脚石”。
  今年,国家统计局开展了新一轮的常规统计督察,从反馈的情况看,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仍然存在短板,一些隐形、变异的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问题时有发生,统计干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虽然不一定在我们XX区普遍存在,但必须引起我们最高度的警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纪律问题。每一个小数点背后,都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决策科学性,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关系着XX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真实图景。
  因此,我们全区所有从事统计工作的同志,必须在思想深处铸就一座“诚信”的丰碑。
  首先,要将统计诚信视为一种政治信念。统计数据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经验交流,也是我们向党和人民交出的“成绩单”。这张成绩单是优是劣,必须实事求是,容不得半点虚饰和浮夸。坚持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对我们每一位统计工作者党性原则和政治忠诚的直接考验。我们必须心怀“国之大者”,深刻理解统计数据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意义,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我们手中的每一个数据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其次,要将统计诚信视为一种职业信仰。统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但其根本属性是求真。失去了“真”,一切分析、预测和服务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社会上的一些失信行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例如,学术领域出现的抄袭论文、伪造数据、篡改图像等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毁掉了学者的声誉,更污染了科学的殿堂。同样,在经济活动中,一些企业为了骗取贷款或荣誉,不惜伪造经营数据,最终陷入商业信用危机,不仅葬送了企业自身,也破坏了市场秩序。这些案例都深刻地警示我们:失信,是自毁长城。在统计领域,任何形式的造假、弄虚作假,都是触碰不得的“高压线”,是必须坚决抵制的“污染源”。我们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任何数据造假行为,让诚信统计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和自觉的追求。
  第三,要将统计诚信视为一种法治信仰。《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我们的工作划定了清晰的“红线”和“底线”。统计法律法规不是“稻草人”,而是带电的“高压线”。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依法统计是我们的法定义务,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是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我们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敢于对任何干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造假的行为说“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捍卫数据的真实性和统计工作的独立性。我们要让法治精神融入血液、浸入骨髓,成为我们开展一切统计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为自觉。
  总而言之,“诚信”是统计工作的灵魂。没有灵魂,再庞大的统计体系也只是空壳。全区统计系统的同志们必须时刻保持“诚信统计”的使命感,把搞准搞实数据作为第一职责,把不出假数作为第一纪律,让真实准确成为XX区统计工作的最亮名片。
  二、强能善政,直面“本领恐慌”的时代挑战,全面锤炼统计队伍的专业素养与业务硬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的干部要克服“本领恐慌”。在当前这个新时代,经济社会形态、产业结构、商业模式都在发生深刻而迅速的变化,新业态、新动能层出不穷,这对我们的统计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如果我们的知识体系、业务能力、技术手段还停留在过去,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看不懂、跟不上、管不准”的被动局面。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下大力气弥补知识上的弱项、能力上的短板、经验上的盲区,努力成为各自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这次培训,重点围绕入库退库业务、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等内容展开,这非常有针对性。夯实业务基础,必须在“精”和“准”上下功夫。
  第一,要在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上求“精”。统计工作是一项精细活,从源头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到上报,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以我们今天重点培训的“入库退库业务”为例,这看似是企业微观层面的操作,却直接关系到工业、商业等领域统计数据的源头质量。我们不仅要懂政策,更要懂技术。例如,在数据采集环节,我们是否指导企业用好了条码扫描等现代化技术来确保录入的准确性?在系统操作层面,我们是否清晰地指导企业在ERP系统中正确使用“红字采购入库单”或区分“自制加工”与“自制退库”,以避免业务类型混淆导致的数据失真?在审核环节,我们是否建立并执行了严格的多级审核流程,确保每一笔退库申请都有据可查、有源可溯?这些具体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恰恰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们统计工作者不能只做“收发员”,满足于收收报表、录录数据,而是要做“质检员”和“工程师”,深入了解业务背后的逻辑和技术标准,例如,懂得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需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编码才能入库,了解数据入库前需要经过完整性、逻辑一致性、准确性等多维度的严格检查。只有对这些业务细节了然于胸,我们才能真正指导好企业,从源头上把好数据质量关。
  第二,要在数据分析的穿透力、洞察力上求“准”。统计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数据,更在于解读数据。一堆冰冷的数字,如果没有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就无法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不能满足于“报数”,而要致力于“用数”。全区统计工作者要增强对数据的驾驭能力,学会从海量数据中洞察趋势、发现规律、预判风险。当看到工业增加值波动时,我们能不能分析出是哪些行业、哪些企业在支撑或拖累?当看到消费数据变化时,我们能不能判断出是季节性因素、政策性刺激还是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懂统计,还要懂经济、懂产业、懂政策。要加强对全区中心任务和发展大局的学习研究,把统计分析深度融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之中,努力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为区委、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加精准、更加有力的信息支撑。
  第三,要在学习方式的常态化、系统化上求“深”。“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更不能指望靠一两次培训就一劳永逸。我们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区统计局要继续发挥好牵头作用,搭建起一个常态化、多层次、全覆盖的培训体系。既要有面向所有统计人员的“大水漫灌”式的普惠培训,也要有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短板的“精准滴灌”式的小班教学和“一对一”辅导。要鼓励大家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总结,通过数据质量核查“回头看”、跨部门数据联审比对等方式,在实战中发现问题、增长才干。每一位统计工作者都要有自我加压的意识,主动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既懂统计法规、又精通业务、还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复合型人才。
  三、实干为要,永葆“干事创业”的紧迫感与责任心,全力提升统计服务大局的贡献度与精准度
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社会。我们的一切努力,最终都要体现在推动XX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上。当前,XX区正处在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越是在这样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就越需要我们统计部门发挥好“情报部”、“参谋部”的作用。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干事创业”的紧迫感,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