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领导基层减负研讨发言材料

宣传部领导基层减负研讨发言材料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围绕为基层减负这一重要议题交流思想、凝聚共识,意义重大,恰逢其时。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很有深度,很受启发。结合近期我们在7月18日组织开展的专题学习,特别是观看了《一会儿车一到,咱们就把锣鼓响起来》这部微电影后,我感触颇深。下面,我结合宣传部门的职责使命,谈三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与同志们共勉。
  一、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顽固性与复杂性,在思想上真正“减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形式主义具有极强的顽固性和变异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甚至以新的面目出现。微电影《一会儿车一到,咱们就把锣鼓响起来》所揭示的场景,虽然夸张,却极其生动地刺痛了我们的神经。它警示我们,有些工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脱离群众、背离实际,是典型的“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看不见”的错误政绩观在作祟。
  长期以来,“文山会海”是压在基层干部肩上的两座大山。文件层层转发、会议层层召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消耗在撰写报告、制作台账、应付检查的无尽循环中。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单位反映,虽然明面上的红头文件有所减少,但各种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工作群下发的“白头文件”、通知要求却层出不穷,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
  更为隐蔽的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各种政务APP、小程序、公众号本应是提高效率的工具,但在一些地方却异化为新的负担。强制打卡、过度留痕、滥用排名、点赞评比,让基层干部“指尖”劳累,“心尖”疲惫。甚至出现了“干得好不如晒得好”的怪现象,工作围着屏幕转,干部围绕“留痕”干,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这些问题,根源在于思想上的偏差。部分干部政绩观错位,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造盆景、搞噱头,总想着用最快的路径、最显眼的方式来展现“工作成果”。这种思想上的“包袱”不卸下,行动上的“负担”就难以真正减轻。因此,为基层减负,首要的是思想减负,必须从政治站位的高度,深刻认识形式主义对党群干群关系、对政策落地落实、对事业长远发展的巨大危害,自觉地、彻底地向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战。
  二、聚焦宣传部门主责主业,在行动上精准“减负”
  为基层减负,宣传部门既是参与者,更应是先行者和推动者。我们不能“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必须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从自身做起,在具体行动中为全旗作出表率。
  第一,在精文减会上动真格、下实功。我们要带头转变文风会风,坚决杜绝照搬照抄、穿靴戴帽式的文稿,大力倡导“短、实、新”的文风。对于文件的制发,要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核把关机制,凡是上级已有明确规定、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要强化部门预算约束,近年来我部单位运行经费预算持续压减,这本身就要求我们必须厉行节约,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对于会议的召开,要坚持务实高效原则,能合并的坚决合并,能开短会的绝不开长会,能通过线上方式解决的就不搞大规模线下聚集。我们要让基层干部从繁杂的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去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推动落实。
  第二,在清理规范“指尖”负担上出实招、求实效。针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我们要立即行动,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排查和清理。对本部门、本系统所有政务新媒体、工作群组进行梳理登记,坚决清理、整合、取缔那些功能重复、内容空洞、利用率低的“僵尸”平台和群组。要明确工作群组的使用边界,严禁将其作为“线上甩锅”、随意派发任务的工具,严禁强制要求基层干部打卡接龙、转发点赞。同时,要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基层赋能增效。推动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建立统一高效的数据报送平台,力争实现“一表报送、多方共享”,从根本上铲除数据重复填报的土壤,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
第三,在改进调研督考方式上求真知、见真章。宣传部门的督查检查、调研指导,绝不能重演“锣鼓喧天”式的闹剧。我们要彻底摒弃“盆景式”、“作秀式”调研,大力推行“四不两直”工作法,多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寻常百姓家去听真话、察实情。我们的考核评价体系也要随之变革,要从过去“重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8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