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贯彻落实“两部准则”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专题党课:贯彻落实“两部准则”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党课,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当前,我们正处在2026届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关键启动期,全体高三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千钧重担。在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我们召开这次党课,主题是“贯彻落实‘两部准则’,争做‘四有’好老师”。这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也是一次严格的党性纪律淬炼,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庄严承诺和行动宣示。其目的,就是要引导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特别是奋战在毕业班一线的同志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全力护航我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下面,我将围绕主题,从三个方面与同志们进行交流。
    一、深刻领会“两部准则”的时代内涵,筑牢立德树人的思想根基与行为底线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党员教师而言,《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就是我们立身从教的“准绳”与“规矩”。这两部准则,一部为党员划定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高线”,一部为教师明确了不可触碰、不容逾越的“底线”。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共同构筑了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坚固防线。
    第一,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为“高线”,涵养党员教师的浩然正气。
    《廉洁自律准则》以正面倡导、重在立德为核心,为全体党员树立起一座精神的灯塔。它言简意赅,却内涵博大,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根本要求。对于我们党员教师而言,这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更是融入血脉的自觉。
    准则开宗明义,提出了“四个必须”,即“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这“四个必须”是我们党员教师的精神原点和价值坐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去点亮学生的人生梦想,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去诠释教育的无私奉献,用党的优良传统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准则针对全体党员提出了“四个坚持”的廉洁自律规范:“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这“四个坚持”,对我们教师而言,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公私分明”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教育事业的关系。在课堂上,每一分钟都属于学生,不能夹带“私货”,不能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在资源分配、评优评先中,要坚持原则,公正无私。
    “崇廉拒腐”是对我们师德最直接的考验。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否坚决抵制?面对家长或明或暗的“表示”,能否做到严词拒绝?孔府门前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正是我们应有的风骨。清白做人,就是要心地坦荡,光明磊落;干净做事,就是要在教育这片净土上,守住自己的廉洁底线,不让一丝一毫的污浊沾染三尺讲台。
    “尚俭戒奢”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教师的言传身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们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学生们就会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不仅是个人修养,更是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德育实践。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优秀教师的共同品质。特别是在高三这个特殊学年,我们更需要发扬这种精神。早出晚归,放弃休息,耐心辅导每一位学生,细心研究每一道考题,这本身就是“吃苦在前”的生动体现。我们所追求的“享受”,是看到学生金榜题名时的喜悦,是桃李满天下时的欣慰,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富足。
    对于我们当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准则还提出了“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更高要求。这要求我们在学校管理中,用权为公,决策民主;在个人修养上,见贤思齐,防微杜渐;在家庭生活中,严于律己,管好亲属,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淳正的校风。
    第二,以《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底线”,规范全体教师的从业行为。
    如果说《廉洁自律准则》是“高线”,那么《十项准则》就是不可触碰的“底线”,是为我们全体教师划出的行为“红区”和“禁区”。它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明确了教师不能做什么,为我们的职业行为提供了最基本的遵循。
    一是“坚定政治方向”。这是首要准则。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课堂内外都不能发表、传播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
    二是“自觉爱国守法”。忠于祖国、遵守宪法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教师更应成为模范。我们不仅要自己守法,更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三是“传播优秀文化”。我们的课堂是传播真善美的主阵地。要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四是“潜心教书育人”。这是我们的主责主业。决不能敷衍教学,更不能在工作时间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严禁出现无备课上课、随意调课、课上不讲课下讲等失范行为。
    五是“关心爱护学生”。教育是爱的事业。严禁歧视、侮辱、虐待、伤害学生。要做到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六是“加强安全防范”。学生安全大于天。我们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增强安全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保护学生安全放在首位,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安全风险。
    七是“坚持言行雅正”。师者,人之模范也。我们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必须做到为人师表,衣着得体,举止文明,作风正派。严禁与学生发生任何形式的不正当关系,对性骚扰、猥亵等行为,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杜绝。
    八是“秉持公平诚信”。公平是教育的生命线。在招生、考试、评优、资助等各个环节,必须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坚决杜绝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
    九是“坚守廉洁自律”。这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之一。严禁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等活动,严禁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这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对教师人格尊严的维护。
    十是“规范从教行为”。这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准则明确规定,不得组织、参与有偿补课,不得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偿补课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和教师形象,是绝对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同志们,这“两部准则”,一个是向上的引领,一个是向下的规范。对于党员教师而言,我们必须以“高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坚决守住“底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立德树人的神圣岗位上,站得稳、行得正、走得远。
    二、清醒认识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严峻形势,常怀敬畏之心,常敲律己之钟
    在肯定我校教师队伍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绝非一劳永逸,其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
    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年来教育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大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查处和通报力度。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仅在2025年上半年,教育部就公开曝光了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超过120起,涉及有偿补课、收受礼品礼金、体罚学生、学术不端等多个方面。而在我们XX省和XX市,今年以来也查处了多起教育系统内的违规违纪案件,涉案人员中不乏一些曾经的业务骨干和优秀教师。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就像一声声警钟,时刻提醒我们,师德失范的风险就在身边,腐败的陷阱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们不妨冷静地审视一下,这些案例中暴露出的问题,在我们身边是否存在苗头?
    比如,有的同志对纪律规矩的学习不上心,认为“读读文件、表个态”就算过关了,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导致在实际行动中界限不清、行为失范。
    比如,有的同志依然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收点小礼品”、“吃顿饭”无伤大雅,是“人之常情”,没有认识到这正是“温水煮青蛙”的开始,是通向腐化堕落的危险一步。
    再比如,面对日益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升学压力,有的同志产生了职业倦怠,对学生缺乏耐心,言语简单粗暴,甚至出现变相体罚的现象,这已经严重违背了“关心爱护学生”的准则。
    还有少数同志,在利益驱动下,私下里或明或暗地参与有偿补课,或者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这不仅违反了规定,更玷污了教师职业的神圣,伤害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感情。
    这些问题,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其危害极大,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汤。它不仅损害了教师个人的声誉,更破坏了学校的整体形象,侵蚀了教育的公信力。我们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警醒。明代著名清官海瑞,一生清廉,被誉为“海青天”。他为官清贫,却精神富足;他敢于碰硬,却内心坦荡。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公私分明,崇廉拒腐”。我们教师虽不是官员,但同样手握“权力”——评判学生、引导舆论、塑造未来的权力。我们更应该以海瑞为镜,时常照一照自己的言行,问一问自己的内心: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是否守住了廉洁底线?是否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我校党总支和行政班子始终坚持对师德失范问题“零容忍”的态度。我们将持续畅通监督渠道,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要求,实行“一票否决”。对于任何敢于触碰红线、挑战底线的行为,我们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希望大家深刻认识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敬畏之心,共同守护我们XX大学附属XX中学这片教育生态的纯净与和谐。
    三、矢志践行“四有”好老师时代要求,争当学生健康成长的卓越引路人
    同志们,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这是我们从教的基本前提。但仅仅停留在“不犯错”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新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是我们全体教师成长发展的目标灯塔和价值追求。
    第一,要做有理想信念的“大先生”,点亮学生信仰之光。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40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