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县加强“三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县加强“三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加强“三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妇联和省委、市委关于“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的工作部署,对我县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中加强妇女组织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系统安排。刚才,县妇联的同志对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妇联组织建设的通知》进行了解读,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内容详实、重点突出,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强“三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
    “妇女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妇女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强调,“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应该有妇联组织”,这既是妇联组织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
    当前,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据初步统计,我县活跃的各类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已超过数百家,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其中女性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络主播、家政服务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不断壮大,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城市运行和社会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前段时间,县总工会联合相关部门为我县部分外卖员、驾驶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了健康体检活动,这充分说明这一群体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大家庭中越来越受关注的一员。
    然而,与“三新”领域的快速发展相比,我们的妇女组织建设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滞后。这些领域的妇女群众,由于其工作方式灵活、组织形态多样、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长期处于传统妇联组织覆盖的“空白地带”和“薄弱环节”。她们的声音如何倾听?她们的诉求如何回应?她们的力量如何凝聚?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因此,加强“三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绝非一项常规性的业务工作,而是具有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
    第一,这是巩固党执政的妇女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三新”领域是新的社会力量汇聚地,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把这一领域的妇女群众更广泛、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是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通过建立妇联组织,把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位“三新”领域的妇女姐妹,引领她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才能确保党的执政根基坚如磐石。
    第二,这是服务全县高质量发展大局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县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三新”领域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从特色农产品电商到康养文旅产业,从现代物流到社会公益服务,我县的板栗产业、稀土深加工、XX农贸市场的康养旅游项目等无不活跃着“三新”领域女性的身影。成立妇联组织,就是要将这股分散的“她力量”汇集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激励她们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广阔舞台上建功立业。
    第三,这是深化妇联组织改革、延伸服务手臂的内在要求。妇联改革的核心要义就是破除“机关化、行政化”倾向,把工作重心下移,把服务手臂延伸到最基层的妇女群众身边。向“三新”领域进军,就是妇联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攻坚战”。这不仅是扩大组织覆盖面的问题,更是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的经验交流。只有把组织建起来、把活动搞起来、把服务做扎实,妇联才能真正成为“三新”领域妇女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
    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和相关部门必须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这项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把“三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施策破解“三新”领域妇女组织“建”的难题
    “三新”领域组织形态千差万别,妇女群众需求各不相同,决定了我们不能用一套“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必须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灵活多样的组建模式,确保符合条件的“三新”组织实现妇联组织“应建尽建”。
    一要摸清底数,做到心中有数。底数不清,工作就难免盲目。县妇联要主动加强与县委社会工作部、县民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依托他们对“三新”组织的摸排数据,建立我县“三新”领域妇女从业人员动态信息库。要重点掌握几个关键数据:各类“三新”组织的总数、行业分布情况、从业妇女人数、妇女党员人数、负责人中女性的比例等。各乡镇(街道)妇联也要同步行动起来,对辖区内的“三新”组织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二要分类指导,做到形式灵活。根据“三新”组织的不同特点,要采取“一地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办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巩固一个。
    对于规模较大、妇女集中的,推行“单独组建”。在从业女性达到一定数量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凡是已建立党组织的,要同步建立妇联组织;条件暂不成熟的,可先建立妇女小组或妇女工作委员会,待时机成熟后再升格为妇联。比如我县一些规模较大的稀土企业、农业合作社完全具备单独建立妇联组织的条件。
    对于行业特征明显、小微组织扎堆的,推行“行业联建”。针对电商、快递物流、家政服务、律师、会计师等行业,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商会或行业主管部门,成立行业妇联。这样既能打破单个组织规模小的限制,又能更好地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活动,提升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比如,我们可以探索建立“XX县快递物流行业妇联”“XX县电商行业妇联”,把分散在各个快递网点和电商小店的女性从业者组织起来。
    对于地理位置集中的,推行“区域统建”。在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大型商圈、专业市场等妇女集聚的区域,可以依托园区管委会、楼宇物业、市场管理方或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区域性妇联。例如,我县的XX农贸市场、城区的几个商业综合体,都可以作为区域统建的试点,将区域内所有“三新”组织的妇女纳入覆盖范围。
    对于人员高度分散、流动性强的,推行“网上扩建”。针对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传统的组织模式难以奏效。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建立线上“妇女微家”、微信群妇委会等网络妇联组织。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信息、组织活动、提供服务,实现对这些群体的有效联系和覆盖。
    三要协同推进,做到齐抓共管。“三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妇联一家“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必须建立“妇联牵头、部门协同、资源整合”的工作格局。县委社会工作部要在党建引领上给予指导,推动“三新”领域党建与妇建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民政、人社、市监、税务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在信息共享、登记备案、政策支持等方面提供便利。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主动指导和推动本行业领域的妇联组织建设工作。乡镇(街道)要落实属地责任,将“三新”领域妇建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总体布局中去。
    三、聚焦作用发挥,着力提升“三新”领域妇女组织“活”的效能
    建立组织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让组织“活”起来、作用“显”出来,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新建的“三新”领域妇联组织,不能成为“挂牌”组织、“休眠”组织,必须紧紧围绕引领、服务、联系三大职能,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让广大“三新”领域妇女群众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力量。
    第一,在思想政治引领上要“有高度”。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引领放在首位,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妇女群众。要组织“三新”领域的妇女姐妹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她们深刻理解“国之大者”,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大局。可以创新学习形式,利用线上直播、短视频、主题沙龙等妇女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要积极发现和选树一批“三新”领域的先进女性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引导广大妇女在各自岗位上争当最美奋斗者。
第二,在服务中心大局上要“有力度”。要找准妇联工作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点,组织动员“三新”领域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上贡献“巾帼智慧”和“巾帼力量”。比如,围绕我县的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以组织电商领域的妇女开展“巾帼助农直播”活动,拓宽农产品销售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2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