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乡卫生院第三季度乡村两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暨当前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乡第三季度乡村两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暨当前重点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精准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这次会议,既是一次业务培训会,更是一次问题分析会、工作加压会。希望全体与会同志能够集中精力,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乡卫生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共同推动我乡卫生健康事业迈上新台阶。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回顾过去,正视问题:清醒认识当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成绩与挑战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卫健局的有力指导下,我乡全体医务工作者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围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一核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保障全乡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欣喜地看到,各项关键指标稳中有进。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已达到9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提升至71%。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患者的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也分别达到了76%和75%,基本实现了对重点人群的有效覆盖。这些数据背后,是同志们走村入户、不辞辛劳的汗水和付出。尤其是在乡村一体化管理方面,我们初步构建了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成绩面前,我们更应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静。必须深刻认识到,对照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照上级部门的严格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短板和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我们服务能力的提升,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第一个问题,是“重量轻质”现象依然突出,服务内涵建设亟待深化。当前,我们的一些工作,习惯于在“量”上做文章,在完成指标覆盖率上用力多,但在“质”的提升上用心少。比如,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我们完成了体检,但体检后的健康评估、风险干预和个性化指导是否精准到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我们建立了档案,但随访服务的规范性、用药指导的科学性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有效性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了,但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动态更新的及时性如何?这些“质量”方面的问题,直接导致我们的服务浮于表面,群众的获得感不强,没有真正实现从“有”到“优”的转变。第二个问题,是“医防融合”机制不够顺畅,协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医中有防、防中有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医”和“防”往往还是“两张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本应是实现医防融合的最佳载体,但目前仍存在重“签约”轻“履约”、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许多签约医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诊疗上,对于签约居民的健康教育、慢性病干预、康复指导等预防性工作投入不足。这种割裂的服务模式,导致“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垮家庭”的现象时有发生,未能有效发挥基层卫生服务“健康守门人”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如何将基本医疗服务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度融合,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是我们必须破解的难题。第三个问题,是公共卫生应急响应能力存在短板,风险防范体系有待加固。近期,周边地区出现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疫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类通过蚊媒传播的疾病,在农村地区具备快速传播的潜在风险。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我们的监测预警体系是否灵敏?我们的病媒生物控制措施是否科学有效?我们乡村两级的医务人员对于这类突发传染病的诊断、报告和处置流程是否清晰熟练?预防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健康策略。如果我们的思想依然停留在“重治疗、轻预防”的旧有模式上,满足于日常的诊疗工作,一旦疫情来临,我们将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建立一个“平急结合”、反应迅速的公共卫生安全网络,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第四个问题,是队伍能力与激励机制有待加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不足。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当前,我们乡村两级医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同志存在本领恐慌,对新的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技术指南学习不够、掌握不牢。同时,责任担当意识不强,工作中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甚至出现推诿扯皮、履职不力的现象。这背后,既有个人思想作风的问题,也反映出我们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不够完善、不够精准。现行的考核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未能有效激发广大医务人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如何通过科学的考核“指挥棒”,真正做到奖优罚劣,让有为者有位、让实干者实惠,是激发队伍活力的关键所在。这些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拦路虎”,也是我们下一步必须集中力量攻克的“山头”。全乡医务工作者必须丢掉幻想、直面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所有问题见底清零、整改到位。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部署下一阶段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的核心任务
同志们,找准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才是关键。针对上述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结合区卫健局的最新工作部署,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这一核心目标,聚焦关键环节,实施四大攻坚行动,推动我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现根本性转变。
第一,实施“医防融合”深化行动,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重塑基层健康管理新模式。要彻底打破“医”与“防”的壁垒,必须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突破口。下一步,要从“形式”走向“实质”,从“签约”走向“履约”。一是要优化服务内涵。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深度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例如,对高血压患者,不仅要提供诊疗和配药服务,更要捆绑提供每季度至少一次的面对面随访、年度健康体检、用药依从性评估和非药物干预指导等全链条服务。二是要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居民健康APP、微信群等方式,建立医患之间的常态化互动渠道,提供线上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提醒等服务。要将健康管理的关口前移,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健康需求,变“坐等患者上门”为“主动健康服务”,真正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与群众健康需求的同频共振。三是要强化团队协作。推动乡村一体化管理走向深入,建立以乡卫生院医生为核心,村医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团队。乡级医生要加强对村医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村医要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做好签约居民的日常维护和信息收集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工作合力。
第二,实施“平急结合”固防行动,以重点传染病防控为实战,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面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威胁,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应对”的原则,构建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一是要强化监测预警。严格落实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确保病例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村医作为疫情监测的“前哨”,要提高警惕性,对不明原因发热等可疑症状患者要第一时间上报,绝不允许出现迟报、漏报、瞒报现象。卫生院要定期组织开展风险评估,研判疫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是要狠抓源头控制。控制蚊媒密度是预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最有效的手段。要立即行动起来,在全乡范围内掀起一场爱国卫生运动新高潮。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打扫卫生,而是要采取科学的“整合媒介管理(IVM)”策略。要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社区动员彻底清理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瓶瓶罐罐、废旧轮胎等积水容器,消除蚊虫孳生地。要指导群众正确使用纱窗、蚊帐等防蚊设施。卫生院要组织专业队伍,在重点区域适时开展药物消杀,多措并举,从源头上切断传播途径。三是要加强应急准备。立即组织全体乡村医务人员,开展针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和处置流程专项培训。内容要涵盖诊断标准、报告程序、隔离要求、病历管理和个人防护等各个环节。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我乡的应急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确保一旦出现疫情,队伍能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目前,尚无针对这些疾病的特效疫苗或药物因此,扎实的防控措施就是我们最强大的“疫苗”。
第三,实施“绩效考核”革项行动,以质量和效果为核心导向,激活乡村卫生服务新动能。要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必须对现有的考核机制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和“助推器”作用。一是要重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的重点必须从“数量”向“质量”和“效果”转变。例如,对慢性病的管理,不能只考核建档率和随访率,更要引入“规范管理率”“血压/血糖控制率”等结果性指标。对健康教育,不能只看举办了多少场讲座,更要评估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提升情况。要引入群众满意度评价,将服务对象的口碑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二是要创新考核方式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7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