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发言:构建四梁八柱,打通新时代组织路线的落地通道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与实践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组织建设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这一根本逻辑,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XX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关键在于结合市情实际,精准发力,构建系统严密、执行有力的落实机制。重点要实施好“四大工程”。
一、实施理论铸魂工程,深植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是根本任务。核心要点在于:
(一)要精学细悟提站位。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必须把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持续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历史必然、实践要求,深研“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真正掌握好这一强党兴国的“真经”。作为市委副书记,必须督促分管领域和联系单位,将系统学习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常态化开展分层分类的理论培训、专题研讨和读书班活动,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着力解决学用脱节、转化不力的问题,将学习成果体现到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执政本领、破解发展难题的实际行动中。
(二)要常态长效强信念。思想建设贵在润物无声、持之以恒。必须拓展学习载体与阵地,用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渠道作用,挖掘XX本地红色资源富矿,精心打造情境教学、现场研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网络,尤其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理论传播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学习考核评估机制,完善述学、评学、考学办法,将学习成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理论武装,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要转化力行促实效。总书记要求,“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委、市委的中心工作,聚焦XX现代化建设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特别是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激发活力、提升效能、防范风险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引导党员干部运用党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形势、研判问题、制定对策。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各级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在调查研究中深化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能力,把理论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谋划发展的科学思路、推动落实的具体举措、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实施体系筑链工程,锻造贯通有力的战斗堡垒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必须打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
(一)要贯通中枢末梢链。总书记精辟指出党的组织体系“三级链条”:“最初一公里”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中间段”的地方党委,“最后一公里”的基层党组织。落实于我市,首要就是强化市委“一线指挥部”职能,坚决对标中央要求,健全完善市委议事决策规则和工作规程,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在XX落地生根。市级机关必须走在最前列,对照“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标准,聚焦核心职能,优化协同机制,提升服务效能,解决可能存在的“中梗阻”问题。区(县)级党委作为承上启下关键层级,要当好“坚强组织”,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重中之重在于基层,必须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深入实施“组织体系固本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精准施策补齐新兴领域、城乡结合部等组织覆盖薄弱环节,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有效覆盖,实现党的指令直达最末端。
(二)要提升政治功能链。各级党组织必须着力提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核心在于强化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完善党组织在重大决策中发挥领导作用机制,在基层治理中落实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的多元协商机制。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动态清零,并建立常态化排查整顿机制。深化区域化党建,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街道社区、行业系统党组织互联互动,形成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区域党建格局。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构建党群服务中心(站点)体系,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团结凝聚群众、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三)要激发党员先锋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组织体系效能落地的最终体现。要严格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严把入口关,优化队伍结构。在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基础上,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载体,持续推行党员责任区、先锋岗、承诺践诺、积分管理等制度,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处突等一线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关心关爱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基层党员干部,增强党员归属感和荣誉感。建立健全针对优秀党员的发现、培养、宣传和激励机制,选树先进典型,讲好先锋故事,营造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使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激活组织体系的每一个“红色细胞”。
三、实施干部赋能工程,育强堪当重任的执政骨干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落实组织路线的关键环节。
(一)要坚持导向精准选。牢牢把握总书记强调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政治素质考察,深入识别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把政治关、廉洁关。着眼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我市发展战略,突出实践实绩导向,在招商引资主战场、项目建设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急难险重紧要处考察识别干部。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注重选拔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健全常态化、近距离知事识人机制,探索政治素质、领导能力、专业素养、担当精神等多维度考察识别方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畅通能上能下渠道,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积弊,真正让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脱颖而出、有奔头,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活水”。
(二)要聚焦能力多维育。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落实总书记“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的明确要求。健全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体系,制定实施“干部能力跃升五年规划”。强化思想淬炼,引导干部筑牢信仰根基;强化政治历练,在复杂严峻斗争中砥砺政治品格;强化实践锻炼,完善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关键岗位挂职任职机制,推动干部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强化专业训练,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急需的知识短板和能力弱项,尤其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低碳、金融科技、风险防范等重点领域,精准化开展靶向培训、实战实训。整合市内外培训资源,探索高校合作培养、重大项目专班、跨区域交流锻炼等新模式。打造“干部云课堂”数字化学习平台,提供多元化、菜单式学习资源,推动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持续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三)要完善机制从严管。好干部是选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