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2025年防汛工作调度会上的汇报材料

在乡2025年防汛工作调度会上的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乡入梅以来防汛工作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重点任务作简要汇报。截至6月*日8时,我乡累计降雨量达*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6月*日单日降雨量突破*毫米,创近十年同期新高。面对持续强降雨,全乡上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按照省、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决策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细抓实各项措施,目前总体形势平稳可控,未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防汛工作推进情况及阶段性成效
    入梅以来,乡党委、政府始终将防汛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举全乡之力构建“责任链条闭环、隐患动态清零、应急高效响应”的防汛体系,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织密责任网络,下好防汛“先手棋”。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第一时间成立由我任指挥长、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的防汛抗旱指挥部,修订完善《*乡2025年防汛应急预案》,细化12项具体操作流程,明确“乡级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四级包保责任体系。目前,全乡*个行政村(社区)已全部落实“1名班子成员+2名机关干部+3名党员志愿者”的包保小组,共组建包保队伍*支、*人。6月*日强降雨期间,班子成员全部下沉一线,累计带队巡查重点部位*处,现场协调解决排水不畅、道路塌方等问题*个;各包村干部24小时驻守联系村,通过“敲门行动”排查特殊群体*户,转移安置风险群众*人,真正做到“雨前到村、雨中到点、雨后到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去年暴雨中暴露的“部分山塘责任人不明确”问题,今年我们创新推行“山塘长制”,为全乡*座山塘(其中小二型水库*座)配备“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三名责任人,制作公示牌立在山塘醒目位置,并组织责任人参加县水利局专题培训。6月*日巡查发现高岗村老鸦冲山塘溢洪道堵塞后,行政责任人、村支书张建军立即组织15名党员群众清淤,仅用3小时就完成疏通,避免了漫坝风险。
    (二)深挖隐患短板,打好除险“主动仗”。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理念,从5月下旬开始,利用15天时间集中开展“拉网式”防汛隐患大排查,重点聚焦山洪地质灾害点、中小河流、病险山塘、切坡建房户、城乡易涝区等6类高风险区域。共排查出各类隐患*处,其中:河道淤堵*处(主要集中在集镇老街河道、*溪下游段),道路边坡松动*处(涉及*个行政村通组路),老旧房屋安全隐患*户(多为D级危房),排涝设施故障*处(集中在*村、*村低洼地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立“一隐患一档案”,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和整改标准,实行“销号管理”。比如,针对集镇老街河道淤堵问题(该河段承担着周边300余户居民的行洪任务),我们投入*万元,组织机械*台次、人工*人次,用7天时间完成清淤*立方米,同步拓宽河道*米,目前已通过县水利局验收;针对*村切坡建房户王大爷家(房屋背靠山体,坡度约45度),我们一方面落实“一对一”监测人(由村妇女主任李红英负责),另一方面协调县住建局专家现场勘查,制定“加固山体+修建截排水沟”方案,目前已完成截排水沟施工,山体加固工程预计6月*日前完工。
    (三)备足物资力量,筑牢应急“保障线”。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全面清点现有防汛物资,及时补充缺口。目前,乡级防汛物资仓库共储备编织袋*万条、救生衣*件、冲锋舟*艘、抽水泵*台、沙袋*立方米、照明设备*套,较去年同期增加*%;在各行政村(社区)设置临时物资点*个,储备编织袋*条、铁锹*把、雨衣雨鞋*套,确保“半小时可达、1小时到位”。同时,组建“1+N”应急队伍体系:“1”是乡级专业应急队(由民兵、消防员、医护人员等*人组成),“N”是村级义务救援队(每村*人,主要由党员、青壮年组成),目前已开展联合演练*次,重点演练“群众转移、管涌抢险、河道清障”等科目,参演人员达*人次。在演练中,我们发现部分队员对新型排水泵操作不熟练,立即联系县应急管理局专家开展“一对一”培训;针对转移路线标识不清晰问题,投入*万元在*村、*村等易涝区增设反光标识牌*块、警示标语*条,并用红漆在路面标注“转移方向箭头”,确保群众“一看就懂、一走就对”。
    (四)强化监测预警,拧紧风险“传导阀”。坚持“技防+人防”双轮驱动,一方面,升级防汛监测系统,在*座山塘、*条河道关键点位新增水位传感器*个、雨量监测站*个,接入县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实时数据共享;另一方面,组建由*名党员、村民小组长组成的“一线巡查队”,实行“雨前查隐患、雨中查水位、雨后查灾情”的“三查”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到村、到户、到人。6月*日14时,县气象局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后,乡防汛指挥部立即通过“村村响”大喇叭、微信群、短信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条,覆盖群众*万人次;同时,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监测系统,发现*溪水位1小时内上涨*厘米后,第一时间通知下游*村、*村做好转移准备,最终安全转移群众*人,无一人滞留危险区域。
    (五)注重宣传引导,凝聚防汛“同心圆”。坚持“防灾先防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防汛知识宣传。线上,利用“*乡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防汛避险手册》《暴雨天气安全指南》等文章*篇,阅读量超*次;线下,组织乡村干部入户走访,发放《致群众的一封信》*份,重点讲解“山洪来了怎么办”“房屋进水如何避险”等实用知识;针对留守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敲门行动”*次,面对面讲解应急电话(乡防汛值班电话:*-*)、转移路线等内容。6月*日,我们在*村文化广场举办“防汛知识问答”活动,吸引*名群众参与,现场发放小礼品(毛巾、肥皂等实用物品)*份,群众参与热情高涨,有位老大娘说:“以前不知道下雨天要远离山沟,现在听了干部讲,心里踏实多了!”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防汛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前期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老旧设施“老问题”尚未根治。比如,*村通组路K3+200段(长约200米)因年久失修,每逢强降雨就会出现塌方,去年“7·20”暴雨曾导致3辆农用车被埋。今年我们虽对该路段进行临时加固,但因资金缺口较大(需投入*万元),彻底翻修需等到下半年县交通局项目落地,目前仍处于“头痛医头”状态。
    (二)监测预警“最后一公里”仍有差距。部分偏远山区(如*村、*村)手机信号弱,预警信息有时延迟;个别巡查人员年龄偏大(最大的68岁),对新型监测设备操作不熟练,6月*日就曾出现一名巡查员漏报水位数据的情况。
(三)群众主动避险意识“参差不齐”。少数群众存在“经验主义”思想,认为“祖祖辈辈住在这里,没见过大洪水”,对干部劝导转移有抵触情绪。比如,6月*日转移*村李家庄组王大伯时,他坚持要“守着老房子”,经村支书、家属反复劝说才同意转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