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基层监督防线:国企党支部如何让监督“落地生根”

筑牢基层监督防线:国企党支部如何让监督“落地生根”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背景下,党支部作为国有企业党的基础组织,不仅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更是监督工作的“前沿哨所”。对于党支部建制的国有企业而言,如何把支部监督作用从“纸上要求”转化为“实际效能”,让监督真正融入生产经营、嵌入管理流程,是当前基层党建与企业治理深度融合的关键课题。
    一、明确监督“坐标系”,让支部知道“监督什么”
    支部监督不是“泛泛而谈”,必须找准靶心、精准发力。国有企业党支部应立足“根”“魂”定位,将监督重点与企业中心工作紧密绑定。
    聚焦政治监督“方向盘”: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工作要求,监督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国企改革、安全生产、提质增效等重大任务中的政治站位和执行力度。例如,在项目攻坚中,监督是否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情况;在廉政风险点排查中,重点关注招标采购、资金使用等环节的合规性。
    紧盯日常监督“薄弱点”:从“小事”抓起,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履职状态、廉洁自律等纳入监督范围。比如,通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常态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对党员参与组织生活、遵守劳动纪律等情况进行量化监督,避免“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
    关注群众监督“晴雨表”:畅通职工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通过设立意见箱、开展谈心谈话、参与班组民主管理等方式,倾听职工对党员干部的评价和建议,监督解决职工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监督带着“温度”落地。
    二、搭建监督“连心桥”,让支部掌握“怎么监督”
    监督不能“单打独斗”,需要构建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机制,让支部监督有方法、有抓手、有力度。
    激活“神经末梢”,压实监督责任:明确支部委员、党小组长的监督职责,形成“支部书记负总责、支委分片包联、党员互相监督”的网格化监督体系。例如,支委成员每人联系1-2个党小组,定期参与小组活动,指导监督工作;党小组长负责日常提醒,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用好“制度武器”,规范监督流程: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支部监督工作细则》,明确监督的程序、方式和结果运用。比如,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建立“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跟踪问效—验收销号”的闭环机制;将监督结果与党员评议、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让“软监督”产生“硬约束”。
    创新“数字赋能”,提升监督效能:利用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党建信息化平台等,实现监督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动态跟踪。例如,通过线上打卡、流程留痕等功能,监督党员参与学习、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对高风险业务环节设置“电子预警”,一旦出现异常操作,及时推送支部介入监督,让科技为监督“提效增速”。
    三、凝聚监督“向心力”,让支部确保“监督有效”
监督的生命力在于“常”“长”二字,需要通过强化保障、营造氛围,让党员干部习惯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0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