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明志,砥砺青春奋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课上的讲稿

以史为鉴明志,砥砺青春奋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课上的讲稿
    同学们: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一道,彻底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蕴含着无尽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启示。今天,我们齐聚于此,上一堂特殊的思政党课,共同回顾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汲取奋进力量,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一、以“烽火硝烟”之眸,回溯抗战艰辛征程
    (一)东北沦陷:白山黑水间的苦难开篇。1931年,“九一八”事变如一道晴天霹雳,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战争,在短短数月内,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沦陷敌手。彼时,东北军奉命不抵抗,白山黑水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园化为废墟。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北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的苦难深渊。工厂被破坏,农田被践踏,教育事业停滞,文化古迹惨遭损毁。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人民遭受着残酷的统治与奴役,被迫从事繁重的劳动,生命财产毫无保障。但不屈的东北人民并未就此屈服,他们在冰天雪地中奋起反抗,义勇军、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如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二)全面抗战:山河破碎下的全民御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北平城外,卢沟桥畔,日军的炮火无情地轰炸着,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战斗异常惨烈。自此,全国抗战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华北危急!华东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不分地域,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中,以巨大的牺牲顽强抗击日军,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都投身到了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三)战略相持与反攻:黎明前的黑暗与曙光。随着战争的持续,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虽然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但因其兵力分散、战线过长,已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中国军民则利用广阔的国土纵深,继续顽强抵抗。在这一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开展了诸如百团大战等一系列大规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同时,中国积极争取国际援助,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紧密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中国战场也转入战略反攻阶段。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中国军民发起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经14年的战火洗礼,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二、以“不屈脊梁”之态,解读抗战精神内涵
    (一)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古训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全体中华儿女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无论是奔赴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还是在后方积极支援抗战的民众,心中都燃烧着炽热的爱国之情。从东北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周旋,到淞沪会战中将士们的英勇捐躯;从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捐物,到国内百姓踊跃参军、送子送夫上战场,无不体现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尊严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这种爱国情怀,是抗战精神的核心,它凝聚起了全民族的力量,成为我们战胜强敌的强大精神支柱。
    (二)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展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迫害和血腥屠杀,无数英雄豪杰大义凛然,绝不向敌人屈服。狼牙山五壮士在战斗中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赵一曼在被日军俘虏后,遭受了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折磨,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机密,最终壮烈牺牲。这些英雄们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他们的壮举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折不弯的气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民族的荣誉和尊严而奋斗。
    (三)英雄气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日本侵略者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妄图征服中国。但中华儿女毫不畏惧,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与之展开了殊死搏斗。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毫不退缩,浴血奋战。将士们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杀,阵地反复易手,战斗异常惨烈。最终,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歼灭日军一万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无数次这样的战斗,中国军民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与敌人血战到底,让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展现出了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四)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抗日战争是一场敌强我弱的持久战,过程异常艰难。但中国人民始终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具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面临着物资匮乏、人员伤亡惨重等重重困难,中国军民也从未放弃过抗战的决心。在艰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们克服了缺衣少食、武器简陋等困难,坚持开展游击战争。他们在敌人的包围封锁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大生产运动等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0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