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学习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学习心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重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要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把56个民族紧紧团结成命运与共的整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党员干部,学习这一重要论述,我既深切感受到理论的力量,也在联系实际中获得了启迪。我谈几点感受。
    一、在历史纵深中明方向,于文明厚土里汲取力量
    (一)以真理火炬照亮征程。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强调各民族平等联合,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注入了真理光芒。这不仅是理论的升华,更是行动的号角。党员干部要在思想深处形成定力,在关键时刻敢于亮剑,在复杂局势中保持清醒。唯有如此,才能在风雨变幻中守住初心,在大潮奔涌中挺立潮头。
    (二)以文明传承厚植根基。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博大精深,孕育了“大一统”的格局、“和而不同”的智慧、“多元一体”的格局。总书记指出,共同体意识是历史孕育的文化共识。这份根脉,既是民族自信的底色,也是国家团结的灵魂。干部在推动基层治理和社会建设时,要让文明之光映照寻常巷陌,让优秀文化浸润百姓生活,使团结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变为群众的自觉。
    (三)以党史智慧启迪未来。
    百年来,党始终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从李大钊“畛域不分、血统全泯”的呐喊,到新中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再到新时代确立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历史经验昭示:团结是命脉,奋斗是根本。党员干部要以党史为镜,知来路、明方向,把党的智慧转化为治理的方法,把党的精神延续为前行的力量。
    二、在精神浸润中聚共识,以价值引领中厚植情怀
    (一)在价值共识中凝聚信仰。
    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的精神坐标,是亿万人民的心灵契约。总书记强调,要通过“五史”教育,引导群众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干部要善于用朴素的语言讲大道理,用真挚的情感讲大信仰,让政治认同在百姓心中落地生根。只有让群众点头认可,才能让共同体意识化为心底的笃定。
    (二)在文化认同中涵养归属。
    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主干挺立,枝叶方能繁茂;枝叶丰茂,主干才能葱郁。干部在推动文化建设时,要在保护中传承,在交流中融合,在创新中发展。无论是节日里的欢歌笑语,还是日常里的语言交融,都是中华文化凝聚人心的力量。文化的纽带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润物无声中让人倍感归属。
    (三)在教育浸润中播撒种子。
    青少年是民族团结的未来承载者。总书记指出,要把共同体意识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一堂课能启迪心智,一次活动能触动灵魂。干部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启发式、体验式的育人方式,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懂得团结、在亲身参与中学会合作。种子一旦播下,哪怕细小,也会在岁月中生根发芽,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三、在实践担当中开新局,于团结奋进里奔涌伟力
    (一)以制度保障稳固根基。
制度是最稳固的长城,也是最坚实的依托。总书记强调,要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机制。干部要让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制度红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40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