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关于提升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实效的专题研究报告
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核心阵地,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枢纽。提升其工作实效,对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报告以XX省XX县XX镇的实践为蓝本,结合对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相关先进经验的系统性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当前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有效路径,并构建一套科学、长效的工作提质增效体系。
一、XX镇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索与初步成效
近年来,XX县XX镇围绕特定工作目标,积极创新,在党群服务中心的精细化服务与治理能力延伸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打造功能完善、群众满意的服务阵地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服务精准化:延伸服务触角破解民生难题
XX镇突破了传统服务中心物理空间的局限,将服务阵地有效“搬到”群众身边。通过充分利用周边的健身广场、篮球场、公园等公共设施,构建了一个开放式、融入式的“红色家园”服务网络。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的可及性与覆盖面。以XX社区为例,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集中居住区改造诉求,社区党组织积极响应,于2025年初主导启动了投资达230万元的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对居住区的基础设施、环境景观、公共服务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获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与高度认可。此举不仅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更通过具象化的成果增强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向心力与号召力。
(二)平台多元化:搭建协商渠道促进社区和谐
为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凝聚社区共识,XX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核心抓手,创新性地搭建了“暖心驿站”、“和睦邻里”等一系列议事协商平台。这些平台定期围绕村(社区)发展规划、公共事务决策、邻里矛盾纠纷等关键议题,召集村“两委”干部、专业调解员、志愿者骨干、辖区派出所民警以及群众代表共同参与。通过面对面的深入讨论与协商,确保了群众的诉求有正式渠道表达、意见有规范平台提出、矛盾有协同机制化解。截至2025年9月,XX镇依托此类平台已成功组织各类纠纷调解、邻里议事、民主恳谈等活动超过30次,有效促进了社区内部的和谐稳定与良性互动。
(三)活动常态化:丰富供给内容培育文明新风
XX镇结合“干部下沉、知情解难”等工作机制,充分盘活党群服务中心内部的各类功能室,积极推行“党群服务+”活动模式。通过系统性地组织和引导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中心内部以“排片式”运营模式,常态化开展“家门口赏好戏”文艺汇演、“情暖母亲节”主题关爱、“公益课堂”技能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2025年以来,此类活动已举办超过70场次。同时,中心还主动链接社会资源,提供了包括义诊、义剪、政策法规解读在内的便民服务20余次,累计服务党员群众超过2000人次,极大地凝聚了人心,提升了阵地的人气与活力,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了社区精神、培育了文明新风。
二、构建科学完备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
XX镇的实践证明了服务创新的有效性,但要确保这种有效性得以持续和推广,必须建立一套科学、量化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这不仅是对工作成效的检验,更是驱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内生动力。
(一)建立多维度量化考核指标
借鉴多地先进经验,党群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应超越简单的活动次数统计,构建一个包含决策、过程、产出与效果的全方位指标体系。该体系应至少涵盖以下四个维度:
1.产出与成本指标:量化服务供给的基本情况,如年度服务项目完成率、服务群众总人次、线上平台活跃用户数、解决矛盾纠纷数量等。同时,需引入成本控制指标,如预算执行率、单位服务成本等,确保资源使用的经济性。
2.质量与时效指标:评估服务过程的规范性与效率,如群众诉求响应时间、一次性办结率、服务流程标准化程度、工作人员专业能力评分等。这些指标反映了服务的“硬实力”。
3.效益与效果指标:衡量服务带来的实际社会价值,这是考核的核心。应包括社区居民安全感提升率、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度、对社区发展的贡献度、以及通过第三方调查获取的群众综合满意度得分。
4.创新与发展指标:鼓励基层主动作为,设置如新服务项目孵化数量、社会资源链接成效、特色品牌活动影响力等加分项,引导各中心形成“一地一品”的特色发展格局。
(二)实施“评星定级”动态管理机制
为将量化考核落到实处,可全面推行“评星定级”动态管理。参考XX省部分地区的成熟做法,此机制具体操作如下:
1.科学定标:依据省级或市级指导标准,结合地方实际,制定涵盖阵地建设、服务功能、队伍建设、运行保障、群众评价等在内的3大项13小项或更为细致的评比标准。例如,可将党群服务中心按“省级示范、市级示范、县级达标”三个层级进行分类建设与管理。
2.定期评定:采取“每月观摩、季度评定、年度总评”的方式,由上级党组织牵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组成评定小组,通过实地查看、资料审核、登门走访等形式进行综合打分。
3.结果挂钩:评定结果需公开公示,并与实际激励约束措施强力挂钩。对于评为“五星”的先进中心,可给予表彰和专项资金奖励;对于连续排名靠后或被挂“黄旗”警示的中心,则进行约谈整改,并相应核减其经费或调整负责人,从而形成强大的争先创优氛围。
三、健全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监督与长效管理
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营离不开稳定的资金支持,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是提升工作实效的重要保障。当前,部分地区已在2025年度预算中明确了党群服务中心项目的绩效目标这为强化资金监管奠定了基础。
(一)强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必须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于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在预算编制阶段,就应明确项目的预期产出、效益和满意度等绩效目标;在预算执行阶段,需实时监控资金支付进度与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确保资金使用与项目进展同步;在决算阶段,则要开展全面的绩效自评和外部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常态化资金使用审计机制
审计是保障资金安全的“利剑”。应建立独立、常态化的专项审计机制,定期对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及运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审计重点不仅在于核查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等违规行为,更要深入评估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例如,针对审计中可能发现的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重复计算成本、资金拨付不及时等问题,需建立问责与整改闭环,确保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运用。
(三)探索第三方评估与社会监督
为提升监督的专业性与客观性,可引入第三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40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