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我市在打击假劣肉制品、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以及筹备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与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承上启下的工作推进会,也是一次责任上肩的加压奋进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与挑战,深刻认识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食品安全,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以“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主动作为,重拳出击,在净化市场环境、守护百姓餐桌安全的战线上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我们欣喜地看到,监管执法的“利剑”作用日益彰显。全市系统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深化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数据显示,仅在2025年上半年,全市就累计查办各类案件544宗,涉案总值高达487.04万元形成有力震慑。特别是在农村食品安全领域,自2020年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我们累计查处相关违法案件280宗,罚没款项达到316.40万元有效遏制了违法行为的蔓延势头。针对肉类产品违法犯罪,我市也公布了三起典型案例涉及未经许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等行为,向社会传递了我们严惩不贷的坚定决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以及全市市场监管战线同志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当前我市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一是制售假劣肉制品问题依然是监管的“硬骨头”。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通过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等手段生产销售假劣肉制品,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更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期部署的、于2025年5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行动”来看,这一问题具有全国性的普遍性和顽固性,我市绝不能掉以轻心。二是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尚未根除。农村市场点多、线长、面广,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一些“山寨”食品、过期食品、“三无”产品仍有生存空间,成为食品安全的洼地和短板,严重侵害着农村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三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标准极高、责任极大。作为承办城市之一,确保盛会期间绝对的食品安全,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这不仅是对我们监管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我们干部队伍作风和担当的全面检验。
因此,全体同志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保民生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做好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我们必须摒弃任何松懈麻痹的思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用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务实的举措,坚决筑牢食品安全的每一道防线。
二、聚焦核心与关键,以雷霆之势打好三场食品安全攻坚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精准发力,靶向施策,集中优势兵力坚决打赢三场硬仗。
(一)深化源头治理,坚决打赢“假劣肉制品”歼灭战。
肉制品是群众日常消费的重要品类,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我们必须严格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统一部署和《2024年XX省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以“零容忍”的态度,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场对制售假劣肉制品违法行为的歼灭战。
一要突出排查重点,实现监管全覆盖。要对全市所有生猪屠宰、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服务单位等进行一次拉网式、地毯式的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原料采购是否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是否存在使用未经检验检疫或来源不明的肉类原料;生产过程是否存在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产品标签标识是否真实规范,是否存在虚假标注、以次充好。要特别关注冷库、仓储等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深挖细查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二要强化执法联动,形成高压严打态势。要加强市场监管部门内部的协同,以及与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的行刑衔接。对于排查中发现的违法线索,要一追到底,彻查源头和流向。对涉嫌犯罪的,要坚决果断地移送公安机关,绝不以罚代刑。要依法从严从重处罚,综合运用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从业禁止等多种手段,大幅提高违法成本,让不法分子付出沉重代价,真正起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行”的效果。
三要推动企业自律,压实主体责任。要督促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特别是要深入落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设立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将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岗,从内部构筑起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
(二)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打赢“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清源战。
农村食品安全是整个食品安全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下沉监管力量,创新监管方式,坚决打赢这场清源战,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村消费者的“舌尖安全”。
一要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消除监管盲区。要充分发挥基层市场监管所“前哨”和“探头”的作用,建立健全“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模式。每一位基层监管人员都要成为自己网格内的“活地图”和“安全员”,对辖区内的小超市、小食杂店、小餐饮店、集市摊贩等经营主体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加大巡查频次和抽检力度,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乡镇集市等重点区域,要实施常态化、高强度的监管覆盖。
二要紧盯重点品种和行为,实施精准打击。要聚焦农村地区消费量大、易于仿冒、风险较高的食品品类,如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调味品、儿童食品等。严厉查处生产经营“三无”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以及仿冒知名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的“山寨”食品等违法行为。要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升农村消费者的辨识能力和维权意识。
三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共治氛围。要创新宣传方式,多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大喇叭广播、宣传车巡回、地方方言短视频等,广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食品经营者的培训和引导,督促他们诚信守法经营,成为农村食品安全的守护者。
(三)立足最高标准,坚决打赢“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食品安全保障战。
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食品安全是底线,是红线,是生命线。这项工作容不得半点疏忽,出不得丝毫差错。我们必须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全力以赴确保盛会期间食品供应的绝对安全。
一要严把准入关,构建坚固的供应体系。对所有申请成为供会食材的企业,必须进行最严格的资质审核和现场核查。企业不仅要具备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生产经营许可证,还必须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认证,如HACCP或ISO22000。要对其生产能力、仓储条件、冷链运输能力、检验检测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估,确保每一个供应商都经得起检验,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主体进入供应链。
二要实施全链条闭环监管,不留任何死角。要对供会食品实施从“田间地头”到“运动员餐桌”的全过程、无缝隙监管。监管人员要进驻企业,对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包装仓储、物流配送等每一个环节进行现场监督。要严格执行批批检验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食源性兴奋剂等高风险项目的检测确保万无一失。要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确保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精准溯源、快速处置。
三要强化培训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持续加强对监管人员和供会企业从业人员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法律法规、操作规范,更要涵盖风险识别、应急预案和协同配合。要定期组织开展多场景、实战化的应急演练,模拟可能发生的各类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锻炼队伍的快速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