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XX区中小学教辅材料征订工作会议暨专项整治推进会,主题非常明确,任务也十分具体。这既是一次政策解读会、工作部署会,更是一次思想统一会、纪律警示会。教辅材料问题,看似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个具体环节,实则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系到教育公平的底线,更关系到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而规范教辅材料管理,正是这一宏大目标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区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铁的纪律、实的举措,抓好抓实教辅材料的征订、使用和管理工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规范教辅材料管理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手中的每一本教材、每一份教辅,都承载着知识传播、价值引领的重要功能。长期以来,我区各中小学在教辅材料使用和管理方面,总体上是规范有序的,为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学习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这一点我们必须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教辅材料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一科一辅”原则理解不深、执行不力,变相出现“一科多辅”的现象;有的教辅材料内容陈旧、质量不高,甚至存在知识性、思想性偏差,与课程改革的要求脱节;更有甚者,个别单位或个人在征订环节中,存在违规操作、利益输送的风险,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更损害了教育的形象和公信力,侵蚀了教育公平的基石。这些问题,虽然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其负面影响巨大,社会关注度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我们必须予以高度警惕,绝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XX省教育厅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印发2025年XX省初中教辅材料评议推荐目录的通知》这两份纲领性文件。这两份文件,不是简单的重申旧规,而是基于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对教辅材料管理体系的一次系统性重塑和战略性升级。
《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管理的通知》,其核心要义在于构建一个覆盖全学段、全流程、全方位的教辅管理新体系。这个体系最大的亮点,就是实施了科学、精准的“分类管理”。具体来说:小学阶段,坚持公益普惠原则,由教育部门免费提供配套的同步练习册,从源头上杜绝了商业行为对低年级学生的干扰,彰显了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初中阶段,则强化“评议选用”机制,由省级专业委员会对教辅材料进行严格的专业审查和意识形态把关,形成权威的推荐目录,确保进入校园的教辅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优质产品。高中阶段,则赋予学校更大的“自主审核”权,这既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要求学校必须具备更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判断力。这种分层、分类的管理模式,体现了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变,从过去相对单一的行政管控,转向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法治化的现代治理。
而《2025年XX省初中教辅材料评议推荐目录的通知》,则是“分类管理”原则在初中阶段的具体落地和实践指南。这个《目录》的出台,程序极其严格。它背后是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组织的大量专家,夜以继日地进行评审、比较和筛选的结果。每一本入选的教辅,都经过了政治性、科学性、适宜性的多重检验。同时,《目录》实行的是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机制。对那些质量下滑、价格虚高、群众不满意的教辅,坚决予以清退,确保《目录》始终保持其权威性、先进性和公信力。这充分说明,教辅材料的选用,绝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纪律性极强的工作。
因此,全区各中小学校长、分管领导和相关负责同志,必须站在讲政治、顾大局、惠民生的高度,把这两份文件的精神学深悟透。要深刻认识到,规范教辅材料管理,是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硬任务;是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净化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摒弃任何模糊认识和侥幸心理,将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二、坚守纪律红线,以最严格的标准和最规范的流程抓好贯彻落实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省厅的文件已经为我们划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和“警戒线”。接下来,关键就看我们的执行力。全区各中小学必须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在此,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
第一,要不折不扣,压实主体责任。学校是教辅材料选用与管理的第一道关口,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学校必须建立健全由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领导、教务部门、年级组、学科组共同参与的管理责任体系。要将教辅材料的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部署,与教学管理、师德师风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决不能把这项工作看作是教务处一个部门的事情,更不能当“甩手掌柜”。校长要亲自过问、亲自把关,确保学校的选用程序合法合规,选用结果公开透明。
第二,要严格程序,规范选用行为。规范的程序是防止违规行为的根本保障。各学校必须严格按照省、市、区相关文件要求,完善校内教辅材料选用机制。要成立由学校领导、学科教师代表、家长委员会代表等多方参与的评议委员会,对进入推荐目录的教辅材料进行二次评议。评议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要坚持“一科一辅”的刚性原则,任何年级、任何学科,在省定目录内只能选择一种教辅材料推荐给学生。选用结果必须在校内进行公示,主动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对于学生自愿购买《目录》内的教辅材料,学校可以提供代购服务,但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和非营利原则,做好服务工作,严禁任何形式的强制或变相强制。
第三,要令行禁止,筑牢思想防线。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触碰不得。针对教辅材料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重申和强调“六个严禁”的铁律,并将其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一是严禁选用《目录》以外的任何教辅材料。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的,无论是正式出版还是内部资料,只要未列入省教育厅评议推荐的目录,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进入校园,更不得推荐给学生使用。
二是严禁突破“一科一辅”的政策底线。不得以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等任何名义,变相增加教辅种类,搞“一科多辅”或“搭车”推荐。
三是严禁任何形式的强制或变相强制征订。绝不允许将教辅材料的购买与报名、评优、分班等挂钩。要特别警惕通过暗示、“统一代办”等方式变相强制学生的行为,也要规范家长委员会的行为,防止其被商业利益所利用,成为违规征订的“白手套”。
四是严禁教师个人或教研组私自向学生推荐、推销或指定教辅材料。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是图书推销员。任何教师都不得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地要求学生购买特定的教辅材料。
五是严禁将教辅材料与课本、作业本等进行捆绑搭售。必须严格区分国家课程教材和市场化的教辅材料,确保学生和家长在教辅材料上有充分、自由的选择权。
六是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教辅材料征订过程中收受回扣、谋取私利。这是廉洁从教的底线,也是法律的底线。任何与发行单位之间的不正当经济往来,都属于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必将严惩不贷。
这“六个严禁”,是教辅材料管理的“紧箍咒”,也是保护我们广大干部教师的“护身符”。全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思想源头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三、强化监督检查,以零容忍的态度推进专项整治行动
好的制度、严的要求,必须配以强有力的监督,才能真正落地生根。为确保此次会议精神和各项政策要求落到实处,区教育局决定,从即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中小学教辅材料专项整治暨监督检查行动。
这次专项行动,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动真格、出实招、求实效。具体的检查计划和方式如下:
第一阶段:自查自纠阶段。各学校要立即行动起来,对照省、市、区的文件精神和今天会议上强调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