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确政绩观引领成长”青年干部培训班座谈会上的研讨发言

在“正确政绩观引领成长”青年干部培训班座谈会上的研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晚上好。
    我是本期青干班学员XX。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和各位领导、同学一起,围绕“正确政绩观”与“青年干部成长”这一深刻主题进行交流。昨晚的座谈会,气氛热烈、思想激荡,几位领导的谆谆教诲与坦诚分享,如同一场及时雨,不仅为我们驱散了成长道路上的迷雾,更在我们心中点亮了前行的灯塔。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困惑与反思,谈几点不成熟的心得体会,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一、向下扎根,向下求解:在“泥土芬芳”中校准政绩观的“定盘星”
    座谈会上,几位领导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耕基层”的重要性,那句“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让我感触尤深。这不仅是对我们成长路径的指引,更是对何为“正确政绩观”最生动的诠释。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们或许都曾有过“立马见功”的冲动和“大展宏图”的向往,渴望在重要的岗位上、通过显性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固然可贵,但昨晚的交流让我深刻反思:我们追求的“政绩”,究竟是为了谁?是为了一时的“面子”和个人的“帽子”,还是为了群众长远的“里子”和一方水土的未来?
    正确的政绩观,其核心要义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在于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用脚步去丈量、用真心去体悟的行动准则。XX领导在回应XX学员关于如何发动群众的问题时,提到要“沉下身子调研,吃透本村本镇的资源禀赋”,找到“一村一品”的特色定位。这正是对“为民造福”政绩观的最好践行。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政绩,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形式,而在于对一方水土的深刻理解;不在于朝令夕改的“新花样”,而在于“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于为地方长远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
    回想自己,虽然我目前并未直接在乡镇一线工作,但我的岗位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相关。过去,我可能更多地习惯于从文件到文件、从报告到报告,认为掌握了宏观数据和产业政策就是抓住了发展的关键。但昨晚的座谈会警醒了我,真正的产业规划,同样需要沾满“泥土气”。产业的根脉深植于地方的资源禀赋和市场主体之中,只有真正走进企业、深入车间、与企业家和一线工人面对面交流,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痛点、难点和需求,我们的分析报告才不会是“空中楼阁”,我们的政策建议才能真正“对症下药”。“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份真情,正是我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最坚实的情感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直面“能力恐慌”:在“本领危机”中激发成长的“内驱力”
    座谈会上,XX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青年干部普遍存在的“能力恐慌”问题,并以“回望初心”为我们提供了破解之道。这让我深有共鸣,也深受启发。坦白说,“能力恐慌”是我进入工作岗位以来,时常萦绕心头的一种复杂情绪。这种恐慌,并非源于懒惰懈怠,恰恰如XX领导所说,是源于“想要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那份初心和责任感。
    我在互动环节提问,如何提升综合文稿和产业类文稿的写作能力。这个问题的背后,正是我最具体、最深切的“能力恐慌”。每当面对一项复杂的产业调研任务,需要形成一份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既要符合上级要求、又要指导基层实践的分析报告时,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无论是理论政策还是专业知识,都已“捉襟见肘”,难以应对最新讲话系列的发展形势;另一方面,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全局统筹+逻辑串联”的能力存在明显短板,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和数据,不知如何抽丝剥茧、提炼观点。这种“想干好却不知如何干好”的无力感,有时确实会带来焦虑和自我怀疑。
    XX领导和XX领导给出的“学、思、干、练”四字箴言,以及XX领导提出的“将未知的恐惧转换成解决问题的动力”,为我指明了走出“能力恐慌”的实践路径。我深刻认识到,恐慌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慌面前“躺平”或“绕道走”。我们必须把这种压力和危机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成长的契机。
    “学”,就是要克服浮躁心态,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入钻研分管领域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写不出高质量的产业文稿,根子在于对产业的理解不深不透。今后,我不仅要读懂文件里的政策条文,更要探究政策背后的逻辑和导向。?
    “思”,就是要刻意训练自己的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一篇好的文稿,是思想的载体。我要学习站在XX区发展全局的高度去审视具体问题,分析不同产业、不同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搭建起清晰的论述框架,而不仅仅是做材料的“搬运工”。
    “干”与“练”,则最终要落脚到实践中。正如领导们所言,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本领是“练”出来的。我要主动请缨,多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多接“烫手山芋”,在一次次的“实战”中去发现短板、总结经验、磨砺笔锋。每一次加班加点地修改文稿,每一次绞尽脑汁地构思框架,都是在将挑战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储备”。只有在干中学、在练中悟,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能力的成长与突破。
    三、坚守初心,担当作为:在“日常点滴”中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能力恐慌,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担当作为”。青年干部正处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更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这次座谈会让我更加明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的担当,不应仅仅体现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更应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滴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