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同志在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研讨会上的发言

XX同志在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根据本次中心组学习的安排,我就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结合个人的一些感悟和思考,与大家作一个交流。这几日,通过静心研读原著、聆听重点发言和参与集体研讨,我深受启发、收获良多。这不仅仅是一次理论知识的再充电,更是一次思想认识的再深化、行动方向的再校准。下面,我从个人角度,谈三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在深学细悟中把握“定盘星”,感悟思想伟力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学习这部文选,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不是孤立的讲话汇编,而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作为身处能源电力行业的我们,对此感受尤为真切。无论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压力,还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挑战;无论是应对市场化改革的冲击,还是驾驭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都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引。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温这些重要论述,愈发感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它就像一座思想的灯塔,为我们在迷雾中航行指明了方向;又像是一枚精准的“定盘星”,让我们在面对风险挑战时能够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廓清思想迷雾、增强历史自信、掌握工作主动权的过程。这为我们公司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谋划未来发展蓝图,提供了最根本、最直接、最现实的遵循。
    二、在融会贯通中探寻“方法论”,校准实践路径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不能停留在“知道是什么”的层面,更要下功夫弄明白“应该怎样做”。在学习过程中,我重点对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论进行了思考,感到有两对关系尤其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精准把握。
    第一对关系是“稳”与“进”的辩证统一。文选中多次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对于我们能源企业而言,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何为“稳”?我认为,对公司而言,“稳”就是我们作为能源保供“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是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压舱石”,是保障社会经济平行的“顶梁柱”。这要求我们必须守住安全生产的底线,确保机组稳发满发,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坚实支撑。何为“进”?“进”不是盲目扩张,而是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的奋发有为。对公司而言,“进”就是主动顺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趋势,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新能源开发、传统水电升级改造、智慧能源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处理好这对关系,就是要将保障能源安全这个“稳”的根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进”的方向紧密结合起来,在“稳”的基础上积极求“进”,以“进”的成果巩固“稳”的局面,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二对关系是“新”与“实”的相辅相成。文选将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启发我思考,对于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的我们,如何做好“新”的文章。我认为,创新驱动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应是全方位、深层次的。除了要主动承担更多技术攻关和试点示范项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之外,还应在管理模式、商业模式、体制机制上大胆探索。例如,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如何通过新的市场策略提升经营效益,如何通过机制改革激发人才活力,这些都是创新的重要课题。然而,任何创新都不能脱离“实”这个根基。文选同样强调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这就要求我们的一切创新举措,都必须立足于公司主责主业,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立足于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坚决反对那些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花架子”,坚持把创新的落脚点放在提质增效、优化成本、强化管理上,让每一项创新都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三、在知行合一中扛起“新担当”,砥砺奋斗精神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是本次学习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2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