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信访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市信访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信访工作调度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分析研判当前我市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刚才,X同志通报了全市信访工作情况和涉法涉诉信访事项情况,几家单位作了汇报,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清成绩,正视挑战,准确把握信访工作新形势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信访工作“减存量、控增量、提质量”的目标,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信访形势持续向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总体来看,呈现出“三降两升一好”的良好态势。
    一是信访总量持续下降。根据最新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8.6%,赴省进京访人次也实现了明显下降。这说明我们的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是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稳步提升,达到了92.3%;二是重复信访占比持续下降。通过大力推进积案化解和初信初访办理,重复访占比已降至5.1%,信访生态得到进一步净化。二是群众满意度评价稳步提升,由去年的89.7%提升至当前的94.2%。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广大信访干部和各级各部门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奋战在信访工作一线的全体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三是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持续下降。涉法涉诉、城乡建设、劳动社保等传统领域信访量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同时,“两升”的成绩也令人鼓舞: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标新时代新要求,对标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市的信访工作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第一,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少数单位和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信访工作当作“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存在“重发展、轻稳定,重显绩、轻潜绩”的观念偏差。有的认为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一家的事,责任上推下卸;有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态度简单粗暴,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第二,源头治理的“偏差”亟待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决策前风险评估不够,政策出台后跟踪问效不足,导致一些矛盾隐患从源头产生。初信初访办理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满足于程序性办结,对群众诉求的实质性化解不够,“事心双解”做得不到位,导致一些简单问题反复缠访。
    第三,依法治访的“落差”比较明显。法治观念树得不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秩序的能力有待提高。诉访分离落实不到位,一些本应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问题,仍在信访渠道里“空转”。对于信访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的地方不敢管、不愿管,存在“花钱买平安”的错误倾向,未能有效维护正常信访秩序。
    第四,责任落实的“温差”尚未消除。责任体系不够健全,压力传导层层递减。有的地方和部门对信访积案攻坚不力,新官不理旧账,导致问题久拖不决。部门间协同作战、地企间融合共治的合力还未完全形成,面对一些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信访事项,还存在联动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充分领悟新时代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做好新时代的信访工作,是我们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信访工作是检验“两个维护”的“经验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信访工作的政治属性、根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抓信访工作,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看我们是否真正把总书记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看我们是否真正站稳了人民立场,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好信访工作,就是具体的、生动的践行“两个维护”,是检验我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标尺。
    第二,信访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信访是群众表达诉求、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党和政府体察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途径。群众信访,本质上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我们必须倍加珍惜这份信任,把每一次接访、每一件办理都作为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感情的过程。要通过信访工作,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第三,信访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种利益诉求交织叠加。信访工作处在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线,是社会矛盾的“晴雨表”和社会稳定的“安全阀”。一个地方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我们必须把化解信访矛盾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信访工作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稳定是发展的重要前提。一个地方如果信访矛盾多发频发,社会秩序混乱,必然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企业家的预期。反之,通过扎实的信访工作,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依法规范社会行为,就能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信访就是抓发展,就是抓营商环境。
    三、聚焦关键,聚力攻坚,奋力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信访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聚焦关键环节,采取过硬措施,全面提升工作质效。
    一要聚力源头治理,在“防”字上下真功。治水要治源,治访要治根。必须把工作重心前移,关口前置,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要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必须先评估、后决策,从制度上杜绝引发信访问题的“病灶”。要全面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托网格化管理,组织基层力量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人员进行常态化排查,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要下大力气抓好初信初访办理,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对群众的初次信访,要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调查、第一时间办理,给群众一个负责任的、有温度的答复,最大限度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二要聚力系统治理,在“合”字上求突破。信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要健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强化统筹协调、会商研判、督办落实等职能,切实形成问题“大家办”、责任“大家扛”的局面。要深化部门协同,公、检、法、司等政法单位要与信访部门和责任单位密切配合,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要导入司法程序,依法公正处理;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问题,要牵头部门负总责,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打好“组合拳”。要深化地企融合,特别是XX集团及下属各公司,要主动融入地方社会治理体系,自觉承担起化解涉企矛盾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也要主动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稳定新格局。
三要聚力法治引领,在“法”字上立规矩。法治是信访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基本方式。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法治化轨道。要深入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强执行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意见》等法规文件,引导群众依法、理性、有序表达诉求。要全面推行“诉访分离”,厘清信访与司法的界限,对已经或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事项,要耐心细致地做好释法明理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维权,而不是“信访不信法”。要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对信访活动中出现的缠访闹访、越级非访、甚至寻衅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