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全市法院院长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法院院长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重要会议精神,总结2025年上半年的工作,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对下半年的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回顾总结会,更是一次凝心聚力、再谱新篇的动员部署会。刚才,会议传达了全省法院院长会议和全省法院整治违规饮酒警示教育会议精神,通报了上半年审判质效情况并对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在服务大局中彰显司法新作为
2025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省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讲政治、精业务、促廉洁、争一流”的工作思路,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新进展、新成效。全体干警付出了艰辛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中院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上半年,我们的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一是审判质效稳中有进,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我们始终将审判质量和效率作为法院工作的生命线。全市法院持续巩固去年在最高人民法院18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中达标率100%的良好态势,继续保持着高标准的运行。虽然上半年的全市整体数据还在最终统计核定中,但从部分基层法院已经显现的积极态势中,我们看到了可喜的成绩。例如,XX县人民法院上半年受理各类案件1063件,审结996件,结案率达到了93.60%,其简审团队的民商事案件平均办案周期已经压缩至21天,真正体现了司法为民的效率与温度。又如,XX县人民法院在提升审判质量方面下足了功夫,其民事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高达94.65%,刑事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更是达到了96.43%,这充分说明我们的裁判结果得到了人民群众更广泛的认可,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是服务大局精准有力,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全市法院主动将自身工作融入XX市发展全局,在服务产业转型、对外开放、生态保护、边疆治理等中心工作上展现了新担当。特别是我们全面落实市委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积极推动《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XX条措施》落地见效。我们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此,全市法院正在全面推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确保司法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努力让每一位企业家都能在XX安心投资、专心创业、放心发展。
三是司法为民走深走实,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诉源治理方面,我们加大了诉前调解力度,一些法院的审前先行调解成功率已经超过22.50%,有效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在智慧法院建设方面,我们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庭审直播率、裁判文书上网率稳步提升,让公平正义以更加可视、可感的方式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比如,各法院之间的发展还不够均衡,“脱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部分干警的司法理念、司法能力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相比还有差距;在应对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新型法律问题方面,我们的研究和应对还不够及时、不够深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把握要求,在新征程上扛起司法新使命
同志们,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法院工作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牢牢把握做好新时代法院工作的正确方向。
第一,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对审判工作的新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必须将其作为案头卷、工具书,反复学、深入悟,确保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审判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要牢固树立“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法院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第二,必须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当前,我省正奋力实施“XXXX”战略发展目标,我市也明确了产业转型、对外开放、生态保护、边疆治理等一系列发展定位。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绝不能置身事外,必须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我们的每一次立案、每一次庭审、每一次裁判、每一次执行,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息息相关。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司法服务,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法治保障?如何通过公正高效的产权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何通过严格的生态环境司法,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回答的时代课题。
第三,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显著增强,对公平正义的感受也更加具体、更加深刻。他们不仅要求案件结果的公正,也要求程序过程的公正;不仅要求司法裁判的权威,也要求司法服务的便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理念,从“坐堂问案”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办结了事”向“案结事了”转变,用更有温度、更有力量的司法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三、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在履职尽责中开创司法新局面
下半年,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全市法院要紧紧围绕市中院党组提出的“12345”工作要求,以“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天一天向前赶”的实干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要紧盯“全面提升审判质效”这一个目标。审判质效是法院工作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锚定今年设定的“综合结案率高于96%,案件结收比达到100%以上,一审服判息诉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等具体目标,逐项对标对表,精准发力。要以最高人民法院新修订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为“指挥棒”,加强对各项指标的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确保每一项指标都处于合理区间,力争更多指标进入全省前列。
要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两件大事。一方面,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另一方面,要将服务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里我要重点强调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的落实。这不仅仅是一项制度,更是一种司法理念的深刻变革。根据省高院发布的相关工作指引,这项评估必须作为审判流程的前置程序,贯穿立案、保全、审理、执行、公开等各个环节。在立案阶段,要为涉诉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在保全阶段,要审慎评估保全措施对企业流动资金、商业信誉的影响,能用“活封”的就不用“死封”;在审理阶段,要对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报请院庭长审核把关,加快审理进程,防止案件久拖不决“拖垮”企业;在执行阶段,要全面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精准适用失信惩戒和限制消费措施,为暂时陷入困境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保留重生的希望。各院院长要亲自抓这项工作,确保评估制度不走过场、真正发挥作用。
要抓牢“源头治理、案件质量、执行效果”这三个环节。源头治理是治本之策,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与行政机关、调解组织、行业协会的联动,推动矛盾纠纷更多地在诉前化解。案件质量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要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每一起案件,强化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确保裁判文书说理透彻,让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执行效果是司法公信的“最后一公里”,要在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的基础上,向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的目标迈进,加大对规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的惩治力度,同时要注重执行方式的优化,努力实现申请执行人胜诉权益和被执行人合法权利的平衡。
要抓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