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我市地理标志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各县(区)分管负责同志,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地理标志企业代表。刚才,*区、县市场监管局和农产品合作社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分享了成功经验,也提出了务实举措,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色资源的“金字招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是乡村振兴的“公开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工作,既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从历史传承来看,地理标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魅力。我市作为农业大市,拥有年的农耕文明史,孕育了如镇葡萄、*街道茶叶、县柑橘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以镇葡萄为例,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因独特的土壤成分和气候条件,所产葡萄含糖量比普通葡萄高出3~5个百分点,曾作为贡品进献宫廷。保护好这些地理标志,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传承历史记忆。第二,从经济价值来看,地理标志能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据统计,我市已注册的12个地理标志产品,平均售价较同类非地理标志产品高出30%以上,带动相关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其中,*县柑橘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后,年销售量从认证前的8000吨增长至2.3万吨,销售额从1.2亿元攀升至4.8亿元,直接带动周边30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2.6万元。这充分证明,地理标志能够让优质特色产品“优价”,让农民群众“得利”。第三,从发展大局来看,地理标志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地理标志产业涵盖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等多个环节,能够有效整合一、二、三产业资源,形成“一标带一业、一业富一方”的良好格局。例如,*区依托“*湖大闸蟹”地理标志,打造了集养殖、加工、餐饮、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就业岗位1.2万个,推动了农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抓实。
    二、肯定成绩与正视问题,准确把握我市地理标志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为主、运用为要、管理为基、服务为魂”的工作方针,在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客观分析、精准施策。
    (一)工作成效显著,地理标志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地理标志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8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涵盖农产品、手工艺品、特色食品等多个领域。其中,2024年新增地理标志5件,创历史新高,数量在全省16个地市中排名第4位。*县“*山云雾茶”、*区“*河莲藕”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成功获批,进一步丰富了我市地理标志产品矩阵。二是保护体系逐步完善。我市成立了地理标志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统筹协调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文旅等12个部门力量,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出台了《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了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建立了地理标志数据库,对全市地理标志产品的名称、地域范围、技术标准、使用企业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实现了“一品一档”。三是宣传培训广泛开展。借鉴*区“地理标志进企业、进社区”的成功经验,全市各地累计开展专题讲座、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活动86场次,发放宣传材料3.2万余份,覆盖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农户等超5万人次。通过宣传培训,企业和群众对地理标志的认知度从2021年的35%提升至2024年的72%,特色农产品企业申报注册商标的主动性明显增强,2024年新增农产品商标注册申请120件,同比增长45%。四是市场监管持续加强。全市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专项整治行动23次,出动执法人员1.2万人次,检查市场主体8600余家次,查处滥用、伪造冒用地理标志等违法案件45起,罚没款总额达280万元。建立了“抽查—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对15家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跟踪复查,确保整改到位,有效维护了地理标志市场秩序。
    (二)问题不容忽视,地理标志发展瓶颈亟待突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地理标志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牌影响力不够强。虽然我市地理标志数量不少,但在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品牌不多。在2024年中国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评价中,我市仅有“*镇葡萄”进入前100名,其他多数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局限于省内或周边地区。部分地理标志产品缺乏系统的品牌策划和市场推广,“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突出。二是产业链条不够长。多数地理标志产品仍以初级农产品形式直接销售,深加工环节薄弱,附加值不高。例如,*县柑橘深加工率仅为20%,远低于全省35%的平均水平,缺乏果汁、果酱、果酒等深加工产品,产业链条短、抗风险能力弱。三是管理使用不够规范。部分地理标志使用企业存在重申请、轻管理的现象,产品质量控制不严,标准执行不到位。有群众反映,个别企业生产的“*河莲藕”在口感、色泽等方面与地理标志标准存在差距,影响了品牌信誉。此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如超范围使用、擅自修改标志样式等。四是服务保障不够有力。地理标志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但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还不够紧密,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基层专业人才匮乏,全市从事地理标志工作的专职人员不足50人,且多数缺乏系统的知识产权知识和实操经验。资金投入不足,2024年全市地理标志工作专项资金仅为800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难以满足品牌培育、市场推广等工作需求。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刻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水平
    下一阶段,我市地理标志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护为核心,以运用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源头培育,夯实地理标志产业基础。一是深入挖掘地理标志资源。要结合我市农业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现状,开展地理标志资源普查,建立地理标志培育库。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和特色食品,如*乡的手工挂面、*镇的传统糕点等,力争每年新增地理标志3~5件。二是加强注册指导服务。针对地理标志注册流程复杂、专业性强的特点,要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和协会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解决历史名称认定、地域范围划定、产品标准制定等难题。借鉴区精准帮扶的经验,对具备地理标志潜力的产品,提前介入、跟踪服务,指导其完善申报材料,提高注册成功率。2025年,要确保县“*山核桃”、*区“*湖银鱼”等5个产品成功注册。三是完善产品标准体系。要围绕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制定完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建立标准推广机制,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让生产者熟练掌握标准要求,确保标准落地见效。
(二)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地理标志市场影响力。一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要制定地理标志品牌宣传推广计划,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组织地理标志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推介会,如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长三角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等,提高我市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5年,要组织不少于10家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投入宣传资金不少于300万元。二是推动“地理标志+”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地理标志+电商”,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开设我市地理标志产品专区,拓宽销售渠道。发展“地理标志+文旅”,依托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集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如*镇葡萄采摘游、*区茶叶文化游等。2025年,要实现地理标志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0亿元,带动旅游收入增长15%以上。三是加强品牌运营管理。引导地理标志企业成立行业协会或联盟,实行“统一品牌、统一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