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经验汇报

在XX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经验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代表XX镇,在此次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镇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我们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事关群众福祉与发展大局,是一场需要常抓不懈的持久战。今天,我主要围绕我镇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简要汇报,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强化思想引领与能力建设,筑牢政策落实的坚实根基
    打赢脱贫攻坚战靠的是过硬的干部队伍,巩固拓展成果、走向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一支懂政策、有能力、作风实的“铁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部分干部可能会出现思想松懈、业务生疏的问题。为此,我们坚持把能力建设摆在首位,以“精准施训”和“入户宣讲”为双轮驱动,全力破解“本领恐慌”与“政策悬空”两大难题。
    首先,聚焦干部队伍,实施内功强化行动。我们将政策学习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硬任务来抓。镇党委定期组织专题学习会,带领镇村两级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中央及省、市关于巩固衔接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特别是在近期,我们集中学习了《XX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等纲领性文件,并邀请区农业农村部门的专家,对《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计算方法和指标解释》等专业性强的业务知识进行专题辅导。这种系统性的培训,有效扫除了干部在政策理解上的盲区和知识上的短板,确保了各级干部在执行政策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从根本上提升了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执行力。
    其次,面向广大群众,开展政策普及行动。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而落实的根基在于群众的知晓和认可。我们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大家带着精心编印的政策“口袋书”和宣传彩页,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实例,面对面讲解教育、产业、就业、健康等各项帮扶政策的具体内容、申请流程和受益标准。比如,在讲解健康帮扶时,我们会直接拿出住院报销的单据,清晰地告诉群众自己需要承担多少、政策能够报销多少,让群众对切身利益有最直观的感受。通过这种零距离的沟通,我们不仅帮助群众及时掌握了政策,更重要的是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融洽了干群关系,真正做好了群众的“服务员”和“贴心人”。
    二、深化动态监测与精准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刚性要求,也是我们工作的核心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严格遵循省、市要求,探索并固化了“三看二查一对比”的动态监测排查法,力求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将返贫致贫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看”即看住房、看厕所、看卫生,这是夯实群众生活保障的基础。
    一看住房安全。我们组织专业力量对全镇所有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住房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房屋的梁、柱、墙体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确保住房安全标识牌准确悬挂。对于发现问题的农户,我们立即启动预警,协助其申请危房改造或动员其及时维修加固,确保群众住得安心。
    二看厕所管护。我们深知,“小厕所”关系着“大民生”。在前期完成农村户厕改造的基础上,我们将工作重点转向了后续管护和使用上来。逐户检查设施能否正常使用、粪污清运是否及时、周边环境是否卫生,对存在的问题现场指导、限期整改,并通过“小喇叭”、宣传栏等方式,引导农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巩固改厕成效。
    三看人居环境。我们将户容户貌作为衡量群众精神面貌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尺。入户时,我们仔细查看农户庭院内外是否整洁、房前屋后有无乱堆乱放、室内物品摆放是否有序。对于部分卫生习惯较差的农户,我们的干部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而是卷起袖子、拿起扫帚,与他们一同清理整治,用实际行动引导他们树立起“家园共建”的意识。
    “二查”即查政策、查收入,这是检验帮扶工作成效的关键。
    一查政策落实。我们对照政策清单,逐项核实群众的“应享尽享”情况。比如,我们会仔细询问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了解他们对住院报销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度,检查健康服务卡、政策明白卡等资料是否张贴到位、内容是否准确。同时,我们对交通补助、“雨露计划”、产业分红、小额信贷等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过筛子”式核查,确保每一分惠民资金都精准落到实处,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查收入情况。收入是稳定脱贫的根本。我们严格遵循“应统尽统、应算尽算”和“数据真实、群众认可”的原则,由包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一对一”协助农户测算2025年上半年的家庭收入。测算过程既严肃又细致,每一笔务工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性收入都与群众共同核对,确保数据有来源、可追溯。根据我镇最新测算,2025年上半年,全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850元,同比增长约14.2%,风险消除率稳定在95%以上,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们同步建立了收入监测台账,为下一步的精准帮扶提供了可靠依据。
    “一对比”即对比收支变化,这是预判返贫致贫风险的核心。我们将每户脱贫户、监测户2025年的预算收支情况,同2024年的实际收支情况进行靶向分析。这种对比分析,能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家庭的收入结构是否稳定、支出压力是否增大,从而精准研判其潜在的返贫致贫风险点。比如,我们发现有一户家庭,虽然今年上半年总收入有所增加,但因家中新增一名大学生,教育支出大幅上涨,家庭净收入反而下降。通过对比,我们及时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迅速协调落实了教育专项补助,有效化解了其因学致贫的风险。这种基于数据支撑的动态风险研判,使我们的帮扶策略更加科学、更具前瞻性。
    三、聚焦问题导向与闭环管理,提升整改成效的穿透力度
    我们深知,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对于2024年度国家和省级考核评估反馈的问题,我们不回避、不遮掩,将其视为改进工作的宝贵契机,举全镇之力、下非常之功,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整改清仓见底,形成了“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验收销号、巩固提升”的闭环管理模式。
    第一,建立台账,压实责任链条。在收到上级反馈的问题清单后,镇党委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逐条逐项进行分析研判,主动认领、照单全收。我们深刻反思,这些问题表现在基层,但根子在责任落实和工作作风上。为此,我们制定了详尽的《XX镇巩固衔接工作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和整改台账,将每一个问题都明确到具体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形成了“镇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人”的三级责任体系,确保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环环相扣。
    第二,精准调度,狠抓过程落实。为确保整改工作不走过场、不打折扣,我们建立了“周调度、月通报”的推进机制。包村领导和干部每周至少两次深入所包村社,通过实地核查、入户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整改任务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于整改进度滞后的村,由镇主要领导进行约谈提醒;对于已经完成整改的事项,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对账销号,确保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第三,强化督导,保障整改成效。由镇纪委和乡村振兴办组成联合督导组,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对各村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3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