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2025年上半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核心任务是总结回顾上半年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形势,部署推动下半年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其管党治党成效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安全与发展大局。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抓好这项工作绝非一时之功,而是关乎企业基业长青、行稳致远的根本性保障。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为XX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引领和纪律保障。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筑牢信仰根基,强化政治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XX国企不折不扣落地生根,将政治优势切实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一)把准方向之舵,提升政治能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持续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每一项决策、每一项工作都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想问题、办事情,确保在复杂形势和严峻考验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立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反对“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
(二)深化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要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破解难题。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创新学习方式载体,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确保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要紧密联系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实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发展的举措、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三)夯实组织根基,提升政治功能。党的力量来自组织。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要优化组织设置,健全组织体系,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无死角。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要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深化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找准服务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着力点,推动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要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压实党建工作责任,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织密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要求我们必须聚焦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强化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切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效防范廉洁风险。
(一)健全监督体系,强化协同发力。监督体系的健全完善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基础。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推动党内监督同企业内控、审计、财务、法律、职工民主监督等贯通协调。要完善监督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机制,形成监督闭环。要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支持纪检监察机构履行监督责任,提升监督执纪问责的专业化水平。要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突出政治巡视定位,精准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地见效,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聚焦关键领域,实施精准监督。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监督的重中之重。要紧盯投资决策、产权交易、资本运营、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标投标、选人用人、财务管理等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加强全过程监督。要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关键岗位和人员,强化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措施。要加强对混改企业、境外单位、金融业务等领域的监督,防范化解廉洁风险。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监督平台,提升监督的精准性和穿透力。要深化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动态更新风险点,完善防控措施,堵塞管理漏洞。
(三)做实日常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日常监督是预防腐败的第一道防线。要把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综合运用谈心谈话、检查抽查、列席会议、受理信访举报、督促巡视巡察整改等方式,近距离常态化了解干部。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批评、纠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提醒,引导培养健康生活情趣。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认真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四)贯通各类监督,凝聚监督合力。监督合力的形成关键在于贯通协调。要推动党内监督主导作用发挥,带动其他监督主体协同发力。要健全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统筹衔接机制。要完善监督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壁垒。要建立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情况、研判问题、协调行动。要加强对下级单位监督工作的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监督格局。要鼓励和支持职工群众依法进行监督,营造人人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五)深化标本兼治,提升治理效能。监督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发现问题与推动整改并重,对监督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根源,查找制度漏洞、管理缺失和责任缺位。要督促相关单位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深化源头治理。要推动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企业合规经营、规范管理、提质增效。要加强对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确保问题真改实改、彻底整改。要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三、弘扬新风正气,涵养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这要求我们必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引领企风向上向善,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一)狠刹歪风邪气,深化纠治“四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要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露头就打,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准施治。要重点纠治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影响高质量发展、加重基层负担、权力观扭曲政绩观错位等问题。要坚决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考核过多过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加重基层负担的现象。要严肃查处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配备使用公车等顽瘴痼疾。要密切关注“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新表现,深挖彻查背后的利益输送、权钱交易问题。要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既“由风查腐”又“由腐纠风”。
(二)弘扬实干新风,激励担当作为。优良作风是干事创业的重要保障。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要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弄虚作假,力戒口号式、表态式落实。要健全完善激励担当作为的机制,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要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明确政策界限,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让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
(三)密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