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领导干部党校学习个人党性分析材料(2)

2025年领导干部党校学习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根据2025年党校学习安排,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岗位职责、对照先进典型,深入查摆自身在党性修养、政治能力、担当作为等方面的差距不足,深刻剖析思想根源,明确整改方向。现将党性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实效性有待加强
    一是“学深悟透”有差距。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多停留在“规定动作”层面,满足于完成党校课程、摘抄笔记、撰写心得,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缺乏深入钻研。比如,在学习“中国式现代化”专题时,仅关注“是什么”的表层解读,对“如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推动现代化实践”的思考不够系统,存在“学用两张皮”现象。
    二是“转化运用”不紧密。虽然掌握了“六个必须坚持”的方法论,但在解决分管领域矛盾问题时,习惯用老经验、旧办法,未能及时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思路。例如,在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中,面对数据共享机制不畅、部门协同效率低等问题,没有主动运用“系统观念”统筹协调,导致部分项目推进滞后。
    (二)政治能力的敏锐性、坚定性仍需提升
    一是政治判断力不够精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警惕性不足,对网络上一些“低级红”“高级黑”言论缺乏主动辨析能力。比如,在参与基层调研时,听到个别群众对政策执行的片面解读,仅作一般性解释,未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高度深入引导,反映出政治站位不够高。
    二是政治执行力存在温差。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有时存在“重部署、轻督导”倾向。比如,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落地时,虽然制定了任务清单,但对基层落实中的“一刀切”关停、“运动式”减排等问题督导不够及时,导致部分企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政策落地效果。
    (三)担当作为的主动性、创新性不够突出
    一是攻坚意识有所弱化。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硬骨头”,存在“求稳怕乱”思想。比如,在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因担心引发职工安置矛盾,对股权结构调整、市场化薪酬制度等关键环节推进节奏偏慢,未能充分释放企业活力。
    二是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习惯按“惯例”推动工作,对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探索不够大胆。比如,在谋划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时,局限于传统种植养殖模式,对“三产融合”“数字农业”等新业态的研究不深,导致部分乡镇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带动群众增收效果不明显。
    (四)宗旨意识的深入性、长效性需要强化
    一是联系群众不够紧密。下基层调研多选择“典型村”“示范户”,对偏远村、困难群众的走访较少。比如,今年以来到联系点调研6次,其中4次集中在产业基础较好的A村,对矛盾较多、基础薄弱的B村仅去1次,未能全面掌握群众真实需求。
    二是解决问题不够彻底。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时存在“完成即交账”心态。比如,针对社区居民反映的“停车难”问题,协调相关部门施划了临时停车位,但未从“优化小区规划、共享周边单位车位”等长效机制入手,导致高峰期停车矛盾依然突出。
    (五)纪律规矩的严格性、自觉性仍需巩固
    一是细节执行存在松懈。对“八小时外”社交圈、生活圈的自我约束有时不够严格。比如,参加同学聚会时,对个别朋友打听干部任免信息的行为,虽未透露具体内容,但未严肃制止,反映出纪律防线不够牢固。
    二是警示教育成效不足。在分管领域开展廉政教育时,多以会议传达、文件学习的形式为主,对“身边人身边事”的案例剖析不够深入。比如,今年某下属单位发生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我虽组织了通报批评,但未举一反三开展“以案促改”专项整治,导致同类问题在另一家单位再次发生。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理论武装的自觉性、党性修养的持续性、宗旨立场的坚定性存在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一)理论武装的“根”扎得不深
    没有把理论学习作为“终身课题”,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对与分管工作直接相关的内容学得多,对哲学方法论、历史逻辑等基础性内容学得少。本质上是对“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认识不深刻,导致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跟不上时代要求。
    (二)党性修养的“魂”铸得不够牢
    随着职务提升,有时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把“党性修养”当成了“软指标”。比如,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更多考虑“完成任务”“不出差错”,较少从“是否符合党的性质宗旨”“是否有利于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去审视,反映出党性锻炼的常态化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三)宗旨立场的“情”树得不够厚
    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解停留在认知层面,没有真正转化为“把群众当亲人”的自觉行动。调研中“看亮点多、找问题少”,本质上是“官本位”思想残余未彻底清除,没有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
    (四)斗争精神的“劲”绷得不够紧
    面对改革发展中的风险挑战,存在“求稳怕错”的消极心态,缺乏“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根源在于对“担当作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认识不到位,对“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领悟不深刻,导致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有所减退。
    (五)纪律约束的“弦”绷得不够严
    对“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小节无大碍”的侥幸心理。对分管领域廉政风险的动态排查不够主动,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存在“重业务、轻廉政”倾向,没有真正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我将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切实把党校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推动工作落实的实际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政治忠诚之基
    一是深化系统学习。制定个人年度理论学习计划,重点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原著原文,每月至少开展1次专题研讨、撰写1篇学习心得,确保学深悟透“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的核心要义。
二是注重学用转化。建立“理论学习—问题查摆—对策研究”闭环机制,结合分管的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工作,每季度选取1~2个重点课题开展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