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新兴领域工会工作暨新就业形态组织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新兴领域工会工作暨新就业形态组织建设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区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团结动员各方力量,奋力开创我区新兴领域工会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业态的迅猛发展,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日益壮大,已经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区总工会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在各有关部门和街道(乡镇)总工会的共同努力下,聚焦新兴领域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在组织建设、维权服务、思想引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组织覆盖面持续扩大。我们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原则,以“重点突破、行业覆盖、区域兜底”的工作思路,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特别是针对头部平台企业,我们主动上门对接,宣讲政策,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成功推动了*物流、*出行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平台企业在我区建立工会组织。针对行业性强的领域,我们联合主管部门,建立了区级快递物流行业、网络直播行业等工会联合会。针对零散就业群体,我们依托街道、社区、商圈建立了60余个区域性工会联合会。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区累计建立新业态工会组织160余个,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总数已突破1.5万人,组织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显著提升。
(二)维权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我们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符合新业态特点的集体协商模式,指导*出行公司工会与公司行政方签订了全区首份网约车行业集体合同,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关键事项作出明确约定,为行业权益保障树立了标杆。同时,我们做优做实“*工之家”线上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加油满减”“购物优惠”“公交打折”等普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我们已组织各类普惠活动超过50场,服务职工超过2万人次,撬动社会资金近800万元,会员人均享受优惠金额达到150元。我们还设立了专项维权基金,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切实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政策支持力度有效加强。我们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上级工会的支持,推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对新建的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给予一次性工作经费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工会,我们坚决落实会费全额返还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企业建会、职工入会的积极性。我们还广泛宣传企业建会和职工入会的各项好处,通过制作宣传手册、拍摄短视频、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让“建会即享实惠”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新兴领域工会工作仍面临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深化。部分单位和干部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与己无关”的消极思想或“畏难发愁”的情绪,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不强。二是组织覆盖仍有盲区。部分平台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建会意愿不强,存在“软抵制”现象;大量劳动关系灵活、人员流动性大的劳动者仍然游离在工会组织之外,建会入会工作还有很大攻坚空间。三是维权服务不够精准。现有的服务项目和方式有时难以完全契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服务“大水漫灌”的多,精准“滴灌”的少,会员的黏性、活跃度还有待提高。四是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资源共用、工作联动机制还不健全,存在各自为战、信息壁垒等问题,影响了整体工作效能。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深刻把握推进新兴领域工会工作的重大意义
做好新兴领域工会工作、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建设,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站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深化对这项工作的认识。
(一)这是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兴领域聚集了大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他们是工人阶级的新组成部分。把他们广泛吸引过来、紧密团结起来、坚定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是工会组织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将这部分群体纳入工会组织体系,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在组织上“失联”、思想上“失引”、权益上“失保”,长此以往,必将削弱党在新兴领域的群众基础。因此,建好新兴领域工会,就是筑牢党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地带的“桥头堡”和“主阵地”。
(二)这是服务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区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些新业态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数以万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辛勤付出。通过建立工会组织,我们可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搭建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沟通协商平台,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一个权益有保障、劳动有价值、奋斗有希望的劳动者队伍,必将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其创造活力和工作热情,从而转化为推动企业创新、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为我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
(三)这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出现,给传统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原子化、流动性强的特点,使得劳动权益保障、社会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都面临新课题。工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通过组织化、制度化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这部分群体纳入社会治理网络。通过工会,我们可以及时反映他们的诉求,参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推动解决他们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职业伤害保障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从而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一定要从这三个维度深刻理解和把握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和上级工会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争一流”的精气神,把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推动新兴领域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聚焦关键环节,实施精准攻坚,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在全面摸排、夯实基础上实现新突破。底数清、情况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当前,我们对全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底数掌握还不够全面、不够精准。下一步,区总工会要牵头,联合区市场监管、商务、人社、交通等部门,以及各街道(乡镇)总工会,迅速开展一次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摸底排查行动。要打破部门壁垒,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将工商注册信息、社保缴纳信息、行业管理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全面摸清平台企业、关联企业、劳务派遣公司以及各类零散就业人员的数量、分布、行业、从业状况等基础信息。要建立动态更新的电子台账,实现对建会入会工作的精细化、数字化管理,为精准施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在分类施策、破解难题上实现新突破。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和群体的特点,我们必须采取差异化的建会模式,不能“一刀切”。要重点打好“三场攻坚战”。一是打好“头部企业”攻坚战。由区总工会直接负责,对在我区有重大影响力的平台企业总部、区域分部及其核心合作商,要一家一家去谈,一企一策去攻坚。要用好法律法规和政策工具,更要以服务换取认可,与企业签订更高水平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企业支持建会的责任义务,共同探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模式,树立一批示范标杆。二是打好“行业覆盖”攻坚战。由行业主管部门配合,对快递、外卖、网约车、网络直播等行业特点突出的领域,要加快推进行业工会联合会建设。要充分发挥行业工会联合会熟悉行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