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集团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集团公司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全面总结集团公司近年来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动员全体干部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坚定不移地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战略,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任务,着力打造集团公司发展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推动发展方式向更多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的内涵式增长转变,引领公司向产业结构更优、发展动力更强、质量效益更高的阶段全面迈进。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创新自信
近年来,集团公司党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能源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统筹谋划并系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工作,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和开创性的重大举措。
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此,我们强化顶层设计,将创新战略置于公司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一体化布局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们承担起了能源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的重任。我们全力打造“数智XX”,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为主线,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我们系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新材料、新能源、合成生物学等领域抢占先机。我们扎实推进管理创新,不断提升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我们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集团公司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显著,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和壮大。全公司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崇尚创新、敢于创新的文化蔚然成风。我们的创新体系持续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初步形成。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非常规能源开发、高端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新材料领域,我们自主研发的气相法聚烯烃弹性体(POE)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一举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在新能源领域,我们在XX地区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陆上采油平台集群零碳示范区,并在多个油田部署了近20项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先导试验。能源与化工产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清洁能源和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比重稳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干部员工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为我们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依靠创新赢得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二、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深刻理解强化创新驱动的极端重要性
同志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十年,特别是“十五五”时期,是集团公司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窗口期。在这一关键历史节点,强化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一,这是我们履行国家使命、增强核心功能的本质要求。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骨干企业,我们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我们必须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企业之强、产业之强,助力经济之强、国家之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创新,不断提升能源保障能力,特别是清洁高效能源的供给能力,切实履行好“三大责任”、发挥好保障、带动和先行“三个作用”、当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排头兵”、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绿色低碳转型的“排头兵”。
第二,这是我们应对时代变革、实现中心任务的战略选择。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这场变革对传统能源化工行业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不能有任何的彷徨和迟疑,必须主动拥抱、积极参与、全面适应这个人工智能的新时代。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从根本上摆脱对资源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未来激烈的行业竞争、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顺利实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一宏伟中心任务。
第三,这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集团公司党组经过深入调研和深刻反思,明确指出了当前制约我们发展的“两大突出矛盾”: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清洁高效能源的需求与公司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公司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与自身科技供给不足和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这两大矛盾,是我们的“心腹之患”,是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如何破解?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创新。我们唯有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起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而在根本上解决这两大突出矛盾,为集团公司的未来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明确方向,锚定目标,系统擘画创新驱动发展的宏伟蓝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长远的眼光,来谋划集团公司创新驱动发展的未来。
今后一个时期,集团公司强化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破解“两大突出矛盾”、实现公司中心任务这一主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产业创新,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大力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人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指引创新方向,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公司发展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为奋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围绕这一总体思路,我们确立了分阶段的总体目标:
到2030年,集团公司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之时,创新的内生动力要显著增强,全要素生产率要得到明显提升。届时,我们的发展模式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创新成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
到2035年,集团公司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之时,要实现发展动力的根本转换,新质生产力的牵引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具体体现在:
在科技实力上,关键核心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可控,建成引领全球能源化工行业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行列。
在数智化水平上,数字经济规模在中央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建成智慧能源与化工产业数字生态,基本实现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发展,建成更高水平的“数智XX”。
在产业结构上,传统产业全面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形成若干个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未来产业在前沿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突破性成果。
在人才支撑上,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世界一流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
在治理效能上,精益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开放合作的创新文化蔚然成风。
这一蓝图,描绘了我们未来发展的壮丽前景,是我们全体干部员工共同的奋斗方向。
四、突出重点,系统推进,以务实行动开创创新发展新局面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加强统筹、远近结合,突出重点、系统推进,真正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第一,要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构筑战略竞争新优势。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必须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要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展现新作为。二要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聚焦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集中力量开展攻关。三要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堵点难点,完善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机制,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
第二,要着力推进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我们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一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油气和新能源子集团要聚焦增强能源高效供给能力,深入推进业务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提升;炼化销售和新材料子集团要紧紧抓住“十五五”窗口期,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向“油头化尾”“油转化”方向迈进;支持和服务子集团要聚焦打造高水平战略支持能力,加快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资本和金融子集团要加快向资本运营和产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转变。二要推动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合成生物学等新兴产业的融合化、集群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新材料基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