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农业农村委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狠抓落实的重要论述和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达近期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监委的部署要求,调度推进巡视审计问题整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工程质量“回头看”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刚才,XX县和XX县的同志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相关部门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之大者”,是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农业部门的职责,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700万亩,为保障粮食稳定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以及全市农业农村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市农业农村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照党中央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对照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近期的巡视审计和专项督查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设计不够科学。部分项目存在“为建设而建设”的倾向,前期调研论证不充分,选址布局不尽合理,甚至存在重复立项、图上作业等问题。设计方案脱离实际,未能充分结合我市丘陵山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导致“碎片化”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建设管理不够规范。一些项目进度缓慢,招投标、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制度执行不严,存在偷工减料、虚报工程量、违规转包分包等现象,工程质量堪忧。三是资金使用不够到位。少数地区存在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挤占挪用等问题,资金使用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四是建后管护不够有力。“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管护主体责任不明确、管护经费不落实、管护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建成项目设施损毁、功能衰减,甚至出现撂荒和“非粮化”、“非农化”现象,没有真正实现“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的目标。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效,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正视这些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加以解决。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过硬作风,发扬钉钉子精神,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强调五点工作要求。
第一,以雷霆之势抓好问题整改,确保存量问题清仓见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整改是政治的担当。针对巡视、审计、督查发现的各类问题,各区县、各部门必须坚决扛起整改主体责任,决不能有任何含糊和懈怠。要立即行动起来,建立详尽的问题台账、责任清单和整改时限表,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要明确责任主体,将整改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岗位、具体个人,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整改措施要实,要深入分析问题根源,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堵漏洞,确保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规范一个领域。整改结果要真,要坚持实事求是,严禁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委将组织专门力量,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对整改不力、推诿扯皮、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同时,要全面启动已建高标准农田质量“回头看”专项行动,对全市存量项目进行一次彻底的“全面体检”,摸清底数,找准病灶,分类施策,确保所有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都能真正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
第二,以绣花功夫抓好新建项目,把好源头质量关。
存量问题要清零,增量问题要杜绝。新建项目的质量,决定着未来农业发展的潜力。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扣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第一粒扣子”。关键要严格落实“两上两下”机制。这是我们确保项目科学决策、符合民意的关键一招。项目选址和初步方案,必须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意见,这是“一下”;在此基础上,由专业单位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形成初步设计方案,这是“一上”;设计方案要再次回到项目区,向群众公示,听取反馈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这是“二下”;最终方案经专家评审、部门审定后,才能批准实施,这是“二上”。这四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走过场。要通过这个机制,真正把群众的意愿、专家的智慧和政府的引导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项目选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建成群众最满意的样子。同时,要全面推行项目管理“六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公示制及竣工验收制,是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的制度保障,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让项目建设全过程在阳光下运行。
第三,以系统思维抓好制度创新,提升全链条管理水平。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思维谋划和推进,加快制度迭代升级,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一要完善管理制度体系。要针对立项、选址、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管护等全链条各个环节,加快修订和完善我市的管理实施办法和技术标准规范,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形成一套权责清晰、流程规范、监管有力、运转高效的制度体系。二要创新投建管模式。要积极探索“EPC+O”(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施工+运营”等新模式,将建设与后续的产业发展、运营管护一体化规划、一体化推进,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要大力推广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反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功经验,变“输血”为“造血”,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三要树立效益导向。要积极探索“亩均论英雄”的评价机制,将评价重点从单纯考核建设面积和投资完成率,转向考核建成后的粮食产能提升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民增收贡献度,用实实在在的效益来检验建设成效,引导各区县把功夫下在提质增效上。
第四,以数字赋能抓好智慧监管,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今世界,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我们必须主动拥抱数字技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插上科技的翅膀。核心是要建好用好“XX良田”数字化应用系统。这个系统不仅是一个管理平台,更是一个赋能平台。我们要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管护等各阶段信息的上图入库,建成覆盖全市的农田建设“一张图”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