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此项工作的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2025年,是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我们面临的任务无比艰巨。XX上下必须以决战决胜的姿态,一鼓作气、善作善成,确保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历史答卷。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深刻领会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们接续奋斗,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显著成效。回望过去几年,我们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XX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干部的作风更加过硬。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提前完成了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脱贫人口动态清零的任务。这些成绩,是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取得的,是XX广大干部群众一道拼出来、干出来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收官之年绝非“收摊”之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繁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依然充满挑战。一些地区的产业基础还不够牢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待加强;部分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还不多元,返贫致贫的风险依然存在;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对此,我们决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松劲心态,决不能滋生“差不多、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情绪。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两好两升两确保”的目标上来,即确保脱贫成果巩固的成色更好、群众的满意度更好,确保产业发展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高质量完成过渡期各项任务。
二、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奋力开创有效衔接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局面收官之年,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纲举目张,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跃升。
(一)坚决守住一条底线:持续优化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筑牢防返贫“防火墙”。防止返贫是底线任务,监测是第一道关口。我们要持续巩固提升“3+1”保障成果,更要将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运转得更灵敏、更高效。要深刻认识到,传统的、仅靠人力摸排的监测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近年来,我省在运用大数据赋能防返贫监测方面走在了前列,建立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开发了“XX防贫申报”小程序,实现了线上线下协同发力。自平台运行以来,累计汇聚了超过225万条预警线索,帮助超过62万群众消除了返贫风险。我们要充分借鉴这些先进经验,加快建设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要推动乡村振兴、公安、人社、医保、卫健等多部门的数据共享和比对,实现对因病、因灾、因学、因意外等导致收入骤减、支出骤增家庭的实时预警、快速响应。要坚持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和部门数据预警相结合,确保监测无死角、全覆盖。对于识别出的监测对象,要严格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分析致贫返贫风险点,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安排得力干部结对帮扶。要确保每一户监测对象都至少有一项以上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并通过产业、就业、医疗、教育等综合手段,真正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扭住两个关键支撑:做强产业和就业,夯实稳定增收“压舱石”。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产业和就业是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一要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要立足本地资源禀,大力发展茶叶、蔬菜、辣椒、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我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已实现稳定增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6%,这说明我们的产业发展有基础、有潜力。下一步,关键要在“特”和“优”上做文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留给农民。去年,全省安排衔接资金37.9亿元用于产业奖补到户,带动了413万人增收,这种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二要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全省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稳定在360万人,这是我们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基础。要持续做好劳务输出的组织、服务和权益保障工作,让他们在外能安心、有钱赚。同时,要更加注重就近就地就业,积极发展以工代赈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让更多群众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兼顾务工和家庭。对于返乡创业人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让他们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领头雁”。
(三)深化一项民心工程: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乡村不仅要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更要让生活环境美起来、精神面貌新起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两清”,就是要彻底清理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垃圾粪土,坚决清理存在安全隐患的残垣断壁和废弃建筑,让村庄清爽起来。“两改”,就是要稳步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科学选择技术模式,同步建立后续管护机制,确保改一个、好一个、用一个;要规范开展圈舍改造,实现人畜分离、干湿分离,从源头上改善村庄卫生状况。“两治理”,就是要下大力气治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加快构建覆盖全域的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让干净整洁成为乡村的底色。这项工作,政府要主导,但群众是主体。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要结合“卫生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共同建设干净、整洁、有序的美丽家园,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筑牢多方安全屏障: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营造和谐稳定“好环境”。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一要管好用好集体“三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