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阵地建设创新推进经验总结

新时代党建阵地建设创新推进经验总结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提升党建阵地的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水平,切实将其打造为“思想有根、组织有形、功能有魂、服务有感”的红色引擎,紧扣“两个大局”时代背景,牢牢把握阵地作为凝心聚力主阵地、服务群众桥头堡、组织生活实战场的核心定位,XX坚持系统谋划、精准推进、活力驱动,不断增强阵地的政治功能和服务效能,夯实党建根基、激发基层活力。
    一、阵地有魂强根基,夯实“思想铸魂”的主阵地
    一是以“思想统领”筑牢阵地灵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确保党建阵地首先成为理论学习的首选地、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依托各级党员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打造“固定课堂+流动宣讲+红色微课堂”三位一体的理论宣讲矩阵,通过专题学习会、主题党课、青年夜校、情景式党史课等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影”随脚步、“理”走进实践。以“每日一学、每周一讲、每月一评”制度推动理论学习制度化,打破“文件上墙”的静态模式,实现从“纸上学”向“心中悟”再向“行动做”的全链条转化。
    二是以“组织嵌入”构建阵地体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推动阵地规划“一盘棋”、资源配置“一张网”、阵地形态“一体化”。按照“因地制宜、融合共建、统筹推进”的思路,科学规划设置机关党支部阵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园区红色驿站、两新组织党建空间等五类阵地,构建“点线面”结合、“线上线下”联动、“室内室外”融合的立体党建矩阵。推动阵地形态从“会议型”向“功能型”转变,空间布局从“党务专用”向“服务多元”转型,实现“有形覆盖”向“有效赋能”跃升。
    三是以“文化浸润”涵养阵地气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党,在阵地建设中全面融入红色元素、本地特色与时代气息,通过展陈设计、标识美学、空间视觉等多维度融合,塑造“红色文化气场”。统一设置党旗、党徽、入党誓词、党员权利义务、组织架构等“六面上墙”基本要素,结合地域风貌打造“一厅一角一廊”:即“初心宣誓厅”“廉洁文化角”“红色记忆长廊”,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每一处空间都生动。同步打造“党建书架”“红色影院”“党史展演台”,把阵地打造成党员群众愿意来、坐得住、学得进的“精神会客厅”。
    二、功能有形强服务,锻造“实干聚能”的桥头堡
    一是以“精准嵌入”提升服务功能密度。坚持阵地建在党员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功能贴近群众最关心的事项,推动“阵地建设”与“服务功能”同步升级。聚焦“一老一小一困”重点群体,在城市社区配套建设“邻里议事厅”“银龄课堂”“红色午托站”,在农村设立“党群议事坪”“便民服务角”“驻村夜话室”,让阵地从“红色看板”变成“民生港湾”。依托智慧党建终端和移动微平台,开发“掌上议事”“码上报到”“网上学习”等数字功能,实现服务事项“一站办”、党员教育“一键达”、群众声音“即时听”,让阵地真正成为群众感受到温度的地方。
    二是以“多元协同”激活融合发展动能。推动“党建+”理念深度融入产业链、服务链、治理链,以党建阵地为“引子”激活资源、聚合要素、整合力量。探索“党建+政务服务”模式,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与综合便民服务大厅、网格化服务站等功能整合,在同一窗口提供“一窗通办、全科服务”;推广“党建+产业发展”路径,依托园区企业党支部,设立“红色车间”“党员攻坚队”,把阵地建在车间产线上,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强化“党建+基层治理”支撑,打造社区(村)“一核多元”阵地格局,推动社区书记、业委会、物业“三长联动”,提升协商议事和精细治理效能。
    三是以“制度先行”规范服务运行机制。将制度建设贯穿阵地运行全过程,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人可管”。健全“阵地日常管理、服务事项准入、功能设施开放、安全使用监管”四项制度,推行“阵地使用预约制”“使用台账登记制”“工作例会协调制”,实现阵地资源高效调度、规范有序。建立“阵地考评指数”,从服务满意率、活动参与度、学习完成率等维度进行量化评价,按季通报、动态优化。强化监督问效,设立“阵地服务红黑榜”“书记领办重点事项”等机制,将阵地使用成效纳入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体系,真正实现“建一个阵地、兴一项服务、聚一群人心”。
    三、管理有方强制度,构筑“规范运行”的稳定器
    一是以“体系化构建”夯实制度根基。坚持制度先行、建管同步,按照“一个阵地一套制度、一项功能一套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原则,全面构建覆盖全面、简明高效、实操性强的管理制度体系。统一制定《党建阵地运行管理办法》《阵地设施使用规范》《党群活动组织规程》等制度文本,推动“制度上墙、责任到岗、执行入心”。设置“阵地运行图”“岗位公示栏”“服务日历表”,做到阵地运行“有人管、有流程、有标准”。形成制度文件、运行台账、责任清单“三本账”,构建“建章立制—执行督查—闭环管理”全过程闭环链条。
    二是以“数字化赋能”提升管理效能。推动党建阵地从“人工管理”迈向“智慧治理”,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数字化阵地管理系统,开发“活动日历”“阵地预约”“学情跟踪”“实绩考评”四大功能模块,实现资源配置更精准、运行管理更高效、服务群众更便捷。全面应用人脸识别、智能签到、行为轨迹监测等技术,做到“谁在阵地、干了什么、成效如何”一目了然。建立党建数据看板,实时呈现阵地使用频率、活动参与热度、党员学习活跃度等指标,强化数据分析研判,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
    三是以“责任链闭合”压实运行责任。实行“书记统筹抓、专人专责管、全员协同办”的管理机制,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协同有力的管理责任链条。党组织书记担任阵地运行“第一责任人”,明确分管领导为“牵头负责人”,设立兼职“阵地管理员”,建立“月例会协调、季评估通报、年述职报告”制度,将阵地使用率、服务满意度、制度落实率等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述职内容。坚持问题导向,常态化开展阵地运行“回头看”“微体检”“夜巡查”,及时发现堵点盲区、整改短板问题,确保阵地“有人看、有人查、有人改”,实现从“有人管”到“管得好”的转变。
    四、活动有声强活力,激荡“红色引擎”的源动力
    一是以“常态化机制”推动活动有频率。牢牢抓住“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围绕“一月一主题、一季一亮点、一年一品牌”开展阵地主题活动,推动组织生活由“被动参与”向“主动融入”转变。制定《阵地活动年度计划表》《每月活动主题清单》,实施“活动发布—党员响应—数据回传—结果运用”闭环管理。探索“周三夜学”“周末课堂”“午间半小时”等灵活时间制度,提升阵地利用率。推动活动从“坐着听”向“站起来”“走出去”延伸,通过“沉浸式教育”“情景式党课”“体验式活动”等形式,让党员在沉浸中学习、在互动中感悟。
二是以“品牌化导向”增强活动有辨识。聚焦主责主业、突出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一阵地一特色、一活动一品牌”的党建品牌体系,推动阵地活动由“标准复制”向“个性表达”迈进。打造“红色讲习所”“信仰放映厅”“初心加油站”等主题阵地品牌,构建“思想引领+党性淬炼+志愿服务+能力提升”四位一体活动框架。培育“书记讲堂”“青年夜话”“巾帼心声”“夕阳红讲坛”等特色活动载体,推出“阵地讲党课、书记讲故事、群众讲感情”三讲机制,增强阵地吸引力、渗透力、生命力。结合节日节庆开展“党史快闪”“党建集市”“红歌合唱”等群众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