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践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实干铸就城市发展新辉煌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为我们城市建设者明晰了方向、锚定了目标,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城市前行的航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城市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市住建局局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定当深学笃行会议精神,全力以赴推动我市住建事业迈向新高度。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深悟会议精髓,筑牢城市发展思想根基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载体,其建设与发展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会议明确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与重点任务,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对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人民至上,夯实城市发展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城市发展的本质。城市的一切建设与发展,都应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无论是城市规划、住房保障,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住房、出行、环境等问题,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来,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二)把握发展规律,明晰城市发展科学路径。城市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只有认识、尊重并顺应这些规律,才能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摒弃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城市内涵式发展。要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分区,促进城市产业协同发展。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同时,要积极推动城市更新,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让城市在发展中留住记忆、彰显特色。
(三)强化改革创新,激发城市发展动力活力。改革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要深化住建领域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与效率。例如,在建筑行业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技术,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在城市管理中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二、聚焦重点任务,推动城市建设提质增效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七个方面重点任务,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密结合我市实际,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努力开创城市建设新局面。
(一)优化城市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加强区域协同规划。主动融入国家和省级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沟通协作,共同编制区域协同发展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共同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打造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二是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对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县城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能力,促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三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等工作,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同时,积极探索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二)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一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加强城市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注重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例如,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同步配套建设产业园区、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实现职住平衡,减少居民通勤时间。二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有效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同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引导房地产企业合理投资、理性开发,满足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三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例如,新建或改造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幼儿园等,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与便利性。
(三)打造美丽城市,守护城市生态环境。一是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持续加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修复工作,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确保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地率,打造绿色生态廊道,提升城市生态系统质量。二是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积极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建筑节能监管,推广绿色建筑标准,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地热能利用等项目建设,降低城市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同时,加强城市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三是加强城市风貌管理。注重城市设计,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加强对城市建筑形态、色彩、风格的管控,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貌,打造城市特色景观。例如,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中,注重保持传统建筑风貌,传承历史文化,同时融入现代功能,让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构筑韧性城市,增强城市安全保障。一是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对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生命线的安全监测与维护,建立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可靠性与抗灾能力。二是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严格落实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对房屋建设、改造、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开展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重点排查老旧房屋、危旧楼房等,及时采取加固、改造等措施,确保房屋使用安全。同时,加强对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的管理,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三是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消防、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完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制定完善城市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例如,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标准;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加强内涝治理,有效应对城市洪涝灾害。
三、强化担当作为,提升住建工作落实能力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最终要靠我们去落实。作为市住建局局长,我将带领全局干部职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