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村(社区)“两委”换届前期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村(社区)“两委”换届前期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题鲜明、任务明确,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的决策部署,对我县换届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村(社区)“两委”换届,是全县城乡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巩固,事关乡村全面振兴大局,事关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紧抓实抓好各项前期工作,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换届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换届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的XX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对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系统部署。村(社区)作为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基层的最终落脚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选出一个什么样的班子,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期基层的发展面貌和治理水平。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次换届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第一,这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加强党对基层工作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村(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两委”班子就是这个堡垒的“主心骨”。只有选优配强“两委”班子,特别是选好带头人,才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才能把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当前,我县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民生福祉增进等多重任务,尤其需要一个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信服的基层班子来引领和推动。
    第二,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中央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未来五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五年。新一届“两委”班子将直接肩负起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和美乡村、深化农村改革、提升治理效能等一系列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换届,选拔出一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善于发展经济、精于乡村治理、勇于改革创新的“领头雁”队伍。回顾过去,我县的基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根据我们前期的摸排调研,目前,我县村(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为44.2岁,50岁以上的同志占比仍然偏高(基于合理推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成员占比仅为28.5%(基于合理推断),与新时代新农村对干部队伍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班子结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能力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工作的开展。这次换届,正是我们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整体功能的绝佳契机。
    第三,这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实践路径。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基层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日趋复杂多元,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化解邻里纠纷、调处社会矛盾,到组织公共服务、应对突发事件,再到弘扬文明新风、引领数字治理,都需要“两委”班子具备更强的群众工作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风险化解能力。一个坚强有力的“两委”班子,能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发动群众参与,形成治理合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反之,如果班子软弱涣散,就可能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抓好换届工作,就是抓住了基层治理的“牛鼻子”,是夯实平安XX、法治XX建设根基的关键一环。
    二、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把握高标准推进换届工作的核心任务
    做好换届前期工作,千头万绪,但核心是“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选优配强、结构优化、功能提升”的核心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把各项准备工作做扎实、做深入、做到位。
    第一,要突出政治标准,在“选优”上实现新突破。选人是换届工作的首要任务,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我们要始终把政治过硬作为衡量“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人选的“铁门槛”。一是要严把政治关。坚决把对党忠诚、立场坚定、“四个意识”牢固、“四个自信”坚定、“两个拥护”坚决的人选上来。要深入考察人选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看其是否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是否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二是要严把品行关。要注重选拔那些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心系群众、作风扎实的人。要深入了解人选的日常表现和群众口碑,坚决把那些品行不端、口碑不佳、以权谋私的人挡在门外。三是要严把能力关。要围绕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现实需要,大力选拔那些善于发展产业的“致富能手”、能够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双带”能人、熟悉乡村建设的“专业人才”和精通群众工作的“治理巧匠”。要彻底改变过去单纯“选票为王”的观念,转向“能力+民意”的双重考核,确保选出的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四是要严把廉洁关。要建立严格的候选人资格县级部门联合审查机制,由纪委监委、组织、政法、公安、法院、检察、信访、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对初步人选进行”全面体检“,坚决执行”十个不得“”十个不宜“等负面清单,确保进入班子的人员个个”身家清白“。
    第二,要优化班子结构,在”配强“上展现新面貌。一个结构优良的班子,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战斗集体。我们要以这次换届为契机,推动”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发生一次系统性、整体性的质量跃升。一是在年龄结构上求”新“。要下大力气解决班子老化问题,力争换届后,全县村(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下降到40岁以下(参照先进地区目标),35岁以下年轻干部在班子中要占有相当比例,确保每个班子至少有1名年轻力量,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在学历结构上求”高“。要着力提升班子成员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力争换届后,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提升至45%以上(参照先进地区水平),切实改变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面貌。三是在来源渠道上求”宽“。要打破地域、身份、职业限制,把选人视野放宽到全社会。要重点实施”归雁计划“,大力从返乡创业人员、外出务工经商能人、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发现和储备人选,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回流反哺家乡。同时,要保证班子成员中有一定比例的女性成员,充分发挥妇女在基层治理中的”半边天“作用。
    第三,要坚持固本强基,在”治软“上取得新成效。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是换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影响基层稳定的重大风险源。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换届就无从谈起,即使勉强换了,也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必须把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作为换届的前置条件,下猛药、出实招,确保在换届选举前全部整顿到位、转化提升。一要精准排查诊断。要建立常态化排查整顿机制,乡镇党委要扛起主体责任,逐村(社区)过筛子,对班子不健全、内耗严重、矛盾突出、群众意见大的村(社区)进行精准识别,建立台账,找准”病根“。我们要善于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动态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党务、财务、信访、项目等多维度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合年度定期排查和年内动态排查的”双渠道“机制,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智能识别和精准画像,做到防患于未然。二要靶向施策整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排查出的问题,要”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明确责任领导、整顿措施和完成时限。属于班子问题的,要果断调整;属于发展滞后的,要精准帮扶;属于矛盾纠纷的,要集中化解;属于治理混乱的,要建章立制。县级领导要带头包联,乡镇党委书记要亲自挂帅,确保压力传导到位,整顿见到实效。三要严格评估销号。整顿不能”雨过地皮湿“,必须建立严格的评估验收机制。要联合纪委监委、公安、信访等部门开展大数据筛查,进行”回头看“,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实地核查等方式,对整顿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不达标的决不销号,坚决防止”带病换届“。
第四,要着眼长远发展,在”育新“上谋求新作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后继无人,事业难兴。抓好后备力量建设,是保证基层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之举。我们要把培养选拔后备力量作为换届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一是要拓宽储备渠道。要实施我县的”薪火计划“后备干部培养项目,建立覆盖各村(社区)的后备人才信息库,把有潜力、有闯劲、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产业大户、退役军人、大学生村官等纳入视野,进行动态管理。二是要强化精准培养。要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培训方式,对纳入储备库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0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