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抵制违规吃喝防线,敲响清正廉洁警钟

筑牢抵制违规吃喝防线,敲响清正廉洁警钟
    同志们:
    违规吃喝问题,虽看似生活琐事,实则关乎党风政风之大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和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为起点,坚定不移地推进正风肃纪工作,使得党风、政风、民风焕然一新。然而,遗憾的是,仍有极少数党员干部无视规定,我行我素,公然违反纪律,违规吃喝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出现隐蔽化、变异化、升级化的新动向,这严重损害了党的光辉形象,破坏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今天,我以“筑牢抵制违规吃喝防线,敲响清正廉洁警钟”为题,给大家上一堂廉政党课,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违规吃喝问题的表现形式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力度不断加大,明目张胆的违规吃喝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一些“四风”问题转入地下、潜入暗处,花样翻新、隐形变异,令人防不胜防。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来看,违规吃喝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坚决杜绝利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行为。部分党员干部与管理服务对象之间存在不当交往,接受企业主的宴请,或由企业主支付费用,在高档酒店、私人会所等场所进行奢侈消费。更有甚者,以“加班餐”“工作餐”等名目,要求企业主提供餐饮服务,这种行为虽貌似合理,实则为违规吃喝行为披上了虚假的外衣。比如,广西灵川县交通运输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曾某某,在2022—2024年期间,多次在商人秦某某公司内部食堂、廖某某的田园山庄等隐蔽场所接受宴请,其间饮用高档白酒。这种“不吃公款吃老板”的行为,表面上是朋友之间的正常往来,实则是权钱交易的“前奏”,极易滋生腐败问题。
    (二)不吃本级吃下级。在执行公务过程中,部分上级机关的党员干部在赴基层单位开展检查指导工作时,未能恪守简约从简的原则,反而要求基层单位安排豪华宴请,甚至指定用餐场所及菜品。更有甚者,将个人餐饮费用转嫁给基层单位,给基层带来沉重负担。此类行为严重违背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损害了正常的上下级工作关系,破坏了良好的政治生态。
    (三)明里不吃暗地吃。部分党员干部为规避监督,表面上恪守规章制度,不参与任何公款宴请活动,然而在背地里却私自组织或参与隐秘聚餐,选择一些内部接待场所、农家乐、住宅小区等地点违规消费。更有甚者,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等时机,以家庭聚会、同学聚会等为幌子,进行“小圈子”式的宴饮,导致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现象。
    (四)精致走账报销吃喝费用。为了使违规吃喝费用“合法化”,一些党员干部在报销环节动起了“歪脑筋”。他们通过伪造公函、拆分报账、虚增人数、虚列开支等方式,将违规吃喝费用伪装成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在单位财务上报销。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财经纪律,也造成了国家财政资金的浪费。
    (五)不吃公款吃“空函”。“空白公函”“一函多餐”“虚假公函”等问题时有发生。部分单位及个人利用开具空白公函的方式,为违规的公款吃喝提供了便利条件。更有甚者,一份公函对应多桌餐饮消费,或凭空捏造接待事项、人员等开具虚假公函,企图掩盖其违规吃喝的真相。此类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函管理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使违规吃喝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对此我们必须予以坚决纠正和严肃处理。
    二、违规吃喝问题的严重危害
    违规吃喝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的重大问题。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党的纪律和规定,而且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违规吃喝问题的存在,会导致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下降,进而影响党的执政基础。此外,违规吃喝还会滋生腐败现象,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违规吃喝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和打击,以维护党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党的形象是通过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展现出来的,违规吃喝行为严重违背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威望。人民群众对党的认知和评价,首先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作风表现上。若党员干部在饮食起居等日常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和检点,将可能导致人民群众对党产生误解,认为党背离了群众路线,追求个人享乐,进而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支持,影响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性。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确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滋生腐败问题,侵蚀党的肌体健康。违规吃喝往往是腐败的“前奏”和“温床”。一顿饭、一杯酒,看似微不足道,但背后却可能隐藏着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部分党员干部在参与宴请活动时,未能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被心怀叵测者实施“围猎”,导致深陷腐败的泥沼,难以自拔。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很多腐败分子都是从违规吃喝开始,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严重侵蚀了党的肌体健康。
    (三)浪费公共资源,败坏社会风气。公款吃喝挥霍现象严重侵蚀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导致了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此类违规行为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不良的示范效应,败坏了社会风气,使得部分群众误将吃喝送礼视为人际交往的常态,助长了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对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对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制约事业发展。沉溺于宴请的党员干部,往往将大量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耗费于酒桌之上,导致工作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进而使得工作效率显著降低,影响了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在某些地区和部门,由于违规宴请现象较为普遍,干部之间形成了不良的“酒桌文化”,工作上相互推诿、扯皮,严重阻碍了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违规吃喝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违规吃喝问题持续存在,原因多样。主观上,一些人对规章制度不够重视,自律意识弱,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违规不会被发现或惩罚不重。此外,对违规危害认识不足,忽视其对组织形象的影响。客观上,监督机制不完善,执行力度不足,难以全面覆盖违规行为,惩罚措施不够严厉。社会风气和文化背景也助长了这一问题,如某些地区将吃喝应酬视为重要手段。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加强自律意识、完善监督机制、加大惩罚力度,并改变社会风气,建立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思想认识不足,纪律意识淡薄。部分党员干部对于违反规定进行吃喝活动的严重性和潜在危害缺乏深刻认识,未能全面准确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对纪律和规矩缺乏应有的敬畏。他们往往将吃喝行为视为细枝末节,认为无碍大局,只要不触犯重大错误即可。更有甚者,抱有侥幸心理,误以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能够逃避监督,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置党纪国法于不顾。
    (二)特权思想作祟,价值观扭曲。部分党员干部受到封建特权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错误地认为掌握权力即应享有特殊待遇,在饮食方面追求奢侈与豪华。他们将违规的宴请行为视作身份和地位的标志,相互攀比、炫耀,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这种特权思想和享乐主义倾向,构成了违规宴请现象屡禁不绝的重要思想根源。
    (三)制度执行不力,监督管理缺位。虽然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公务接待、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制度的刚性约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对违规吃喝问题的监督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监督方式方法相对单一,监督力量分散,缺乏有效的监督合力。一些监督部门对违规吃喝问题发现不及时、查处不到位,导致违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从而助长了歪风邪气。
    (四)人情社会影响,“酒桌文化”盛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酒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酒不成席”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某些地区,”酒桌文化”的盛行,被视作增进情感、拉近关系的有效途径,从而在办事过程中更加顺畅。然而,这种人情社会的风俗和”酒桌文化”的广泛影响,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吃喝应酬的挑战,有时甚至将吃喝视为一种工作手段,这为不规范的吃喝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四、坚决遏制违规吃喝行为,构建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
违规吃喝行为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对事业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3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