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七一:赓续荣光守初心 砥砺奋进新时代
在嘉兴南湖红船的灯火映照下,新时代的苍穹被点亮,“两个结合”的真理光芒照亮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104年的奋斗历程,在历史长河中印刻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永恒印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节点,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在回首往事中锚定信仰方向,在拼搏奋进中磨砺斗争意志,在心系民生中践行初心使命,以永远在路上的赶考姿态,认真作答新时代的考卷。
回溯精神源头,筑牢信仰根基,争当传承薪火的铸魂者。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信仰之光穿越时空。从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到焦裕禄治沙造林“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从长征路上“风雨侵衣骨更硬”的豪迈气概,到脱贫攻坚战中“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信仰火炬,在黑暗中照亮前行方向。土地革命时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开辟革命新局;改革开放年代,“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勇气激发发展活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引领民族复兴。这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程,皆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信仰坚固,方能稳步前行。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政治定力,把“两个维护”深深融入血脉、注入灵魂。要在“三会一课”中接受思想淬炼,在红色教育基地中感悟初心使命,更要以“党有号召,我必行动”的自觉,于防汛救灾、项目攻坚等关键一线冲锋在前,让信仰之光为新征程的每一步照亮方向。
勇立时代潮头,锻造斗争本领,争当突破困境的攻坚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从抗击疫情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果断决策,到应对科技“卡脖子”问题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战略清醒,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披荆斩棘。如今,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改革深水区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更需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韧劲直面挑战,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关键领域经受风雨洗礼、磨砺筋骨。斗争本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而成。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信访维稳一线,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奔赴科技攻关前沿,既要怀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又要锤炼“草摇叶响知鹿过”的敏锐洞察力和“十个手指弹钢琴”的系统思维,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实践中练就扛起重任的“铁肩膀”,争当突破困境的“攻坚者”。
扎根人民之中,永葆赤子之心,争当心系群众的实干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到“厕所革命”的民生细节;从“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到“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的务实举措,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党员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群众的“表情包”视为工作的“风向标”:走进老旧小区,倾听居民对适老化改造的心声;蹲在田间地头,询问老乡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期望;踏入企业车间,了解工人对技能培训的需求。实干是最动人的民生答卷。要多做“地里扎根”的民心工程:推动“快递小哥暖心驿站”实现全覆盖,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城市的温暖;确保“双减”政策提质增效,使教育回归育人的根本;加快“银发食堂”建设,扩大覆盖面,让老年群体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认真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民生答卷上写满稳稳的幸福。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