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

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行动起来,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日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问答》(以下简称《问答》)出版发行,以问答体的形式,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问答》紧跟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发展步伐,聚焦理论热点难点,回应社会关注关切,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权威辅导读物。我们要学好用好《问答》,深入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时代价值、理论品格,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入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即: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十个坚持”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战略路径、系统观念、制度保障、社会力量、全球倡议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随着实践深化不断丰富完善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四个重大转变”,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其中,“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是思想和理论的转变,是认识之变、理念之变、思想之变,为其他重大转变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四个重大转变”高度凝练总结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凸显了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国内和国际相关联的鲜明特征,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其中,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居于管总和引领地位,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保护的目标指向,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五个重大关系”是我们党总结新时代的实践经验,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与“十个坚持”“四个重大转变”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创造、新发展、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全面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科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思想财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时代表达。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品格的基础上,运用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生产和生态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将其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创造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自然物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阐释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共生新路径。这些新理念新创造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批判与超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与时俱进。
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多次强调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充分借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等生态智慧,强调“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进一步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当代中国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古代先哲的生态智慧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和升华,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体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社会主义生态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0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