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物,在中年后再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第十四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有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长篇的宣传手册,对其不屑一顾。诚然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不能算科班的作家,是因为身体残疾,为了继续给病床上的生活寻找意义,从而选择“从文”,因此有一些文法和技术上的缺点(后来经苏联作家指导和帮助,所以全书得到比较多的润色),但是,多年后,重读由企鹅经典文库再版的这本《钢铁》,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保尔和冬妮娅的感情,不应做庸俗化、脸谱化的解读。
对书中主人公保尔、冬妮娅的感情走向,一直都是关注重点,过去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讲法,是保尔的认识水平比较高,甘心牺牲自己,而冬妮娅则不甘于过这种生活,所以两人的发展方向有本质区别,而且对保尔的褒,就意味着对冬妮娅要贬低,这种“标准答案”维系了很久。
但是,多年后,在没有那么强调这种“黑白分明”的年代过去后,重读保尔和冬妮娅的感情,会感到这里是真的有非常真挚的感情,比保尔之后的感情,更真挚,也更是纯粹的男女之爱。
当然,也真的为他们曾经的两小无猜无法继续下去而遗憾,而这种遗憾有点分手的决心的味道:
并不是因为不爱你而离开,而是因为爱你,但知道两人无法在一起,所以离开。
保尔和冬妮娅相识的时候,保尔就比较自卑,因此显得比较“高傲”,冬妮娅对他则很偏爱,邀请他到家,为他剪头发。
而保尔则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便比较贫穷,也花了钱去收拾打扮,让冬妮娅眼前一亮。
从现代角度看,他们已经打破了所谓的阶层,因此再以这种阶层观点看问题,就比较单薄了。
至于后来,两人的分开,我认为更多的是这种少时的感情,本来就很难经历风雨,维系到两个人对感情比较成熟的阶段。
因为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就是一个人经历很多波动,有许多烦恼难以处理,感情特别不稳定的阶段,这个时候,很容易因为一些外界和自身的脆弱,进而导致感情的破裂。
而这种破裂,往往不是因为没有感情,而是因为太有感情,所以爱得太痛彻心扉了,但是苦于太过年轻,也不太会处理感情。
特别是保尔的自卑,一直存在,这在一个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致命的感情缺点。
等到保尔积累了“荣誉”,可以坦然面对冬妮娅的时候,两个人也就不再年轻了,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了。
这不仅仅是保尔的悲剧,也是很多相爱的人最终没有在一起的悲剧所在。
因此,奥斯特洛夫斯基在1936年的时候,在指导话剧版《钢铁》时,对冬妮娅被塑造成负面人物的做法是不满的,他就指出:
冬妮娅可不是负面人物,而保尔和冬妮娅的感情是一种遗憾。
从文学意义上来看,这种遗憾可能是经典的,也是悲剧意义的永恒。
令人欣慰的是,央视剧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饰演保尔和冬妮娅的两位演员,因戏结缘,后来结婚成家,可以说为这段令人遗憾的感情,画上了一个比较完满的句号。
是呀,连饰演的演员,演着演着,都会在一起,可见这是多么真挚的爱啊!
2、名言的背后,其实不是赴死,而是想要努力活着。
世人皆知,《钢铁》这本书为这个世界奉上了这句世界级的名言,也激励了几代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应当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惭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它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是站在保尔,亦或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作为英雄人物,特别是为此牺牲了宝贵的生命的角度而说的,是让人牺牲自己。
重读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后面跟着这句话:
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而这句话,不仅为那句名言指明了行动的方向,而且也点出了这句话真正的要义所在:
生命是无常的,生命是短暂的,你没有多少时间去犹豫,去悲伤,去怀念,只有赶快去生活,让生活留下更多印记。
回到病重的保尔,或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身上,这句话又是何等的分量!
他写这本书,不就是在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吗?
他对生命是渴望的,对生活是向往的,他并不是求死的,他反而非常渴望活下去,他是热爱生命的!
所以,他并不是要求他们去牺牲生命,而是希望他们珍视生命,无论别人怎么看你的生命,至少自己要重视。
感谢重读,让我发现了这句话,让我重新认识了这本很可能因为太过畅销而被忽略其深度和内涵的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1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