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类似的语句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恐怕早已听过无数次,在这个转折时代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需要有创新的驱动,可关于创新是如何从一个想法变成为人普及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我们却是知之甚少,更不提那些关心创新的前沿思考了。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人,机器,社会》“50周年纪念版”一书恰好能填补我们对于创新思考的空白,此书作者埃尔廷·莫里森乃美国史学家。他在书中将美国历史上关于技术发展创新的重要实例进行讲解,以期能够分享关于技术创新过程的研究和思考。这不是我们惯常所认为的艰深苦涩的学术文字,其中穿插大量数据来论证分析使得如同阅读学术论文一般。而是符合他幽默、亲切性格的文字,书中在保留了学术论文的框架下,尽可能选用极简的文字描述(包括翻译也是如此)那些复杂的技术创新过程。文中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一创新从提出到落地推行普及究竟会经历哪些不为人知的困难;二、社会发展的创新究竟是什么追求什么?
创新落地的困难
人类就是在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形成的,无论是工具的改变还是生产方式等各个方面,这些归根结底就是人的思想的转变,这便是文中所提到的困难所在。当美国海军军官西姆斯发明研制处连续瞄准射击系统之时,却因重重阻力而被迫不能及时配备在海军军舰上。直到最后写信给彼时的总统罗斯福,在他的帮助下这一系统才能成功实用。如此我们发现,当一个弱小者提出的建议极容易被一股强大的力量阻拦导致无法实行。这其中究竟是为何?
莫里森认为第一个原因便是提出变革的倡导者身份卑微,无足轻重。其二是海军内部本身是一个严密的社会组织,那些死板,固步自封的领导者们被旧思想束缚,进而阻碍了新思想的发展。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便是有一个QUAN LI 地位高于这个组织的人存在,并且强有力的推行创新变革才行。这不禁让我想到林俊德先生,他在研究过程中遭小人陷害险些未能完成自己的研究,若不是那及时出现的司令员恐怕又要少一位英雄。
社会的发展究竟在追求什么
创新的发展终究是为人类服务、为了人类社会长久持续发展的,这是根本,是原则。创新不断在产生,我们也不断享受科技技术带来的成果,我们已经习惯了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任何事物,因为它们服务了我们。但莫里森在此提问:“一个适应性社会除了生存之外,是否会失去所有意义?”他认为仅仅搭建一个适应性社会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必须能找到掌控自身本质和发展方向的手段。
如此就对人提出了更高要求,莫里森在此的表述似乎也没能明确分析,只能依稀感觉要追求一个不断变革的社会模式。这种模式不应机械物质的改变而推动人的适应,追求的是人的变化。我觉得“大同理想”倒是给当前的社会开出了一个良方,把社会发展方向推向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那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和来源便有了,也会有更多值得期待的部分吧我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1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