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踏入社会工作初期,年轻气盛,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更是憧憬一片。其中最直观的肯定是会设定几个目标,在暗暗和自己较劲。第一个是物质方面的,挣多少钱,花多少钱,多久能够买房成家等;另一个是职业发展方面的,要干什么,怎么干,要多久成为岗位精英,多久希望能够在职位上有一个小的跃升等等。这些并不意外,它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区。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意识到还有一支隐形的驱动力。这一部分很纯净,也很崇高,它是记忆深刻的,它也是关键时刻,能够起定盘心作用,能够帮助自己遇到困难时,去除抱怨、打败心魔的力量源。出于好奇,一直试图在总结这支无形的力量之源。反复体会、思磨,发现那是社会目标,是价值驱动,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对自我社会贡献后的内心喜悦。它已经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最高级别了。
用大白话通透点翻译是“我们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奉献社会”。或者,每个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儿,都曾经说过类似的话,我们曾经以为只是口号,也只是文章尾声的标准结束语。但万万没想,自己总结出来,心里一阵惊愕,“切,自己就不要装了好吧?”和朋友探讨她也打趣道“政治学多了吧?”
可是,当小伙伴们收到一枚枚锦旗时,当五月有杏、六月有瓜、七月有菜、八月瓜果梨桃,老乡家的各式农产品纷至沓来时,小伙伴纷纷错愕了:“这可不就是社会价值的自我实现吗?”还有小伙伴私信道:“姐,真的是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被尊重的感觉太美妙了!”我会心一笑,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伟大!
我们是国内探索为小微客户放贷款的人。小微客户因为没房、没车、没抵押物、更没征信,而被排斥,无人问津;我们是最早一批小微信贷队伍,为有资金需求的小个体、小农户提供支持,在他们周转焦虑,扩大生意,发家致富时伸以援手。大家虽是银行职员,但制服基本穿不到,运动鞋和T恤是标配,因为大家的工作场所不在高楼大厦里,而是在田间地头、城市街巷、郊外仓库……大家工作时间也不是朝九晚五的八小时,而是客户生意不忙时。这里虽苦辣酸甜,但更有项目尝试的重任在肩。如果我们做不成,有可能宣布项目失败,这意味着这样的模式在中国行不通!没有人上门服务,这些可亲可敬的客户就又回到了原来的老路——求助无门,从心底里害怕出现这样的惋惜情境。
体会到社会价值的自我实现,还有一个时候感受最强烈。那是和德国专家合作初期。项目组最高长官不是部门总经理,而是德国专家。一周的工作计划在与总经理碰过后,然后下达。说是碰,实然是专家的命令。即便是总经理,只要有问题提出,便是一套双语解答;只要有稍微一丁点意见,便是好几天的轮番双语思想洗脑;每一件任务的执行,专家都事无巨细听过程,一说、一翻、一确认,“三重唱”!我曾认为这极大耽误时间,工作效率太低了。百思不得其解,申诉也无济于事,反而会招来更多的“三重唱”。
索性,把它归结为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把它上升到是专家对我们的不信任,认为我们总偷奸耍滑,认为我们总不按规则行事,就像我们总是在无人街口“闯红灯”一样,他们无法理解,他们要遏制类似的事情发生。所以那个时候,心中总是提着一口气的——我们的工作不能拖后腿,因为中国人不比德国人差!你事无巨细,我比你更细更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而且要做在前面。
说也奇怪,一来二去,没过多久,专家反而不再让汇报了,也不再反复叮嘱了,反而是简简单单的意见征询和布置,然后各干各的,工作顺了,效率大大提高了。
后来的故事,相信你已经猜到了,我们与专家配合得很好,因为我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我们为客户服务得很好,因为客户在此过程得到了真正的帮助;我们的业绩很好,曾经一度不断打破纪录。这就是目标驱动中的价值驱动,自我社会价值的力量。就像今日“大白”的力量。无论沧海桑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真挚的情感和初心都能随时召回,为那一份无私的热爱,纯真的认同。恰巧写到这,屏保弹出寄语,很贴合。就用它结束今天的话题,保持热爱、奔赴山海![加油]
喜欢文章的话,请关注我,别把我弄丢了。[比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1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