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上半年网络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
2025年上半年,xx镇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指导下,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方向不偏、任务不虚、举措不空。围绕“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在压紧压实责任、健全机制矩阵、强管用好阵地、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前置化解风险隐患等方面协同发力,网络空间总体可控、态势向好、秩序稳定。
一、工作成效总结
(一)组织牵引到位,责任链条闭合
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岗位职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属地管理负总责”。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作为评价各村、镇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实现“任务有清单、过程有台账、结果有评议”。
(二)阵地强基提能,线上线下联动
对抖音、微博、微信等平台实行日巡日报、周析周评,第一时间上报处置苗头舆情,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关切,持续放大主流声音、传播向上向善。同步夯实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线下阵地管理,常态开展主题宣讲、文艺惠民、阅读推广等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线上有温度、线下有力度”。
(三)舆情研判精准,网络安全可感
完善“监测—分析—研判—处置”全流程机制,强化7×24小时值守;按期开展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滚动排查薄弱环节,及时整改隐患,形成“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化解在前”的闭环。
二、风险隐患分析研判
(一)主要风险点
一是历史议题易燃。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围绕历史人物评价、英烈名誉保护等话题的讨论增多,易被不实信息裹挟放大,引发舆情波动。
二是民生议题聚焦。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宅基地确权等问题关注度高,若回应不及时、政策解读不到位,容易形成情绪共振、舆情聚集;同时,谣言与拼接视频、旧闻翻炒等易在社交平台扩散,误导公众感知。
三是中心区位敏感。xx镇作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密集、传播迅捷。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等民生热点,一旦信息不对称或处置不规范,易影响党委政府形象与公信。
(二)典型案例剖析
案例:2025年上半年共发生网络舆情3例,主要集中在民生诉求、宅基地纠纷与矛盾调解。其中,“xx小区商铺开业延期致租金收益受影响”引发的网络反映较为典型。2025年1月3日之前,部分客户因商场迟迟未能开业,未按期获得租金收益,遂在网络平台集中发声,要求尽快开业并返还已付租金。
问题画像:一是项目履约失信,开业节点未兑现,直接损害客户经济利益;二是维权渠道不畅,线下协商与部门投诉未形成有效闭环,舆情转向线上;三是监管存在空档,项目建设进度与合规把关不到位,风险未前置识别、未提前化解。
处置启示:把“民生问题”当“舆情考题”,把“线下办理”与“线上回应”捆绑推进——快核实、准回应、能解决、可回访,形成“接诉即办—限时办结—复盘问效”的全链路机制。
(三)风险隐患预测
一是防汛风险抬头。涉河道流域行政村11个,6—7月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河湖水位或超警,叠加地质灾害次生风险,需要预案前移、力量前置。
二是安全生产叠加。高温干燥、静电增多,火灾隐患上行;学校、卫生院及“九小场所”等人员密集点位需加强巡检;施工旺季临近,大风天气对高处作业、吊篮施工、脚手与模架搭拆等影响明显,存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事故风险。
三是宗教领域渗透。个别宗教教职人员对政策法规把握不准,易在引导中出现偏差;人员往来频繁背景下,宗教极端思想与邪教活动存在“暗渗”风险,需持续警惕、精准治理。
三、应对措施建议
一是构建防汛联防体系。与气象、水文实行信息联通与会商联判,实时监测河道水位与降雨量,预警信息精准直达沿河11个行政村;组织专业巡查队伍在强降雨期加密巡线,疏通卡口,确保行洪顺畅;完善预案、开展常态演练,叠加地灾隐患拉网排查与监测预警,守牢生命财产安全底线。
二是多点发力筑牢安防。对学校、卫生院、“九小场所”进行消防专项检查与应急演练,压实主体责任;把控施工旺季高风险工序,要求施工单位细化专项方案、完善恶劣天气应对;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40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