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公司中心组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的研讨发言

国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的研讨发言
    同志们:
    今天参加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集体学习,我感触颇深。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既总结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深刻指出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风险挑战,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既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也是对我们国有企业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明确要求。作为城市能源类国企的一员,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讲话精神的政治意蕴,更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把握机遇、直面挑战,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一、从“政治高度”把握绿色发展大势
    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对于能源企业而言,把绿色发展上升到政治高度去认识,不仅是价值理念的升华,更是战略选择的必然。
    第一,要认识到绿色发展是对“两个维护”的具体检验。我们讲政治,过去更多体现在保供稳供、服务民生、维护城市运转上。今天再讲政治,就必须把绿色低碳写进责任清单,把生态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落实。企业的每一项投资决策、每一次能源调度,都要经得起“绿色标尺”的检验,真正体现对总书记殷切嘱托的忠诚与回应。
    第二,要认识到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生产力的重要形态。传统观念里,环保常被视作“额外成本”,但总书记明确指出,绿色低碳发展是治本之策。这要求我们跳出“消耗—排放—治理”的老路,把绿色作为发展内在的驱动力。从新能源布局、储能技术到智慧能源管理,每一个领域都蕴含着新赛道与新动能。对企业而言,主动参与其中,就可能在未来竞争格局中占得先机;若仍抱守旧有路径,必将丧失发展主动权。
    第三,要认识到绿色发展是最普惠的民生保障。良好生态环境既是公共产品,更是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过去群众最关心的是“有没有热气、灯亮不亮”,而今天他们更加关心的是“空气是否清新、能源是否清洁”。我们提供的不仅是电力和热力,更是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把绿色发展作为企业责任,就是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落到最具体的实践之中。
    总的来看,从政治维度、发展维度到民生维度,绿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颜色,而是一条贯穿治国理政、企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主线。我们唯有站在政治高度去把握这一大势,才能在思想上真正统一、在行动上真正自觉。
    二、以“清醒思维”检视能源转型短板
    认识再深刻,如果不能对照现实问题进行反思,就难以真正形成推动工作的内生动力。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要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这“四个重大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维坐标。结合企业实际,我认为还存在一些必须直面的不足。
    第一,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保供优先”的惯性思维。近年来,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压力始终存在,我们在调度中往往会下意识地把稳定供应放在首位,而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看似是务实之举,实则容易形成战略短视,把“有没有”当成唯一目标,忽视了“好不好、绿不绿”的长远要求。
    第二,在能力储备上,还存在“路径依赖”的隐忧。我们的干部职工大多数成长于传统能源体系,对天然气、供热等业务驾轻就熟,但对新能源、储能、氢能、地热、光伏等新兴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不足。面对能源结构深刻变革,若不能及时弥补能力短板,就可能在关键领域陷入“本领恐慌”,导致企业发展与行业前沿脱节。
    第三,在体制机制上,还存在“激励错配”的制约因素。现有考核体系仍偏重于供气量、供热面积、营业收入等传统指标,而对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新能源占比等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不足,导致基层单位和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动力不强。如果“指挥棒”没有调整,绿色发展的共识就难以真正转化为全员的自觉行动。
    这些问题的存在,提醒我们既要有战略自信,更要有问题意识。只有把困难看得更清、把差距找得更准,才能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不被动摇、不被淘汰。
    三、凭“务实举措”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认识和反思只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能真正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战略全局中统筹谋划。结合企业实际,我认为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在战略引领上要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4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