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在202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来自黄河流域沿线的几个省市的负责同志以及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和专家们,共同出席这次意义重大的协同推进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集思广益,共商保护大计,共谋发展良策。刚才,水利部和生态环境部的同志们详细介绍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相关政策,上游X省和下游X市的代表也分别作了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的发言,充分表达了大家协同治理、共同推进的强烈愿望。这无疑体现了我们“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的责任担当和坚定决心。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站位全局和长远,深刻认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经济地带和文化摇篮,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并明确指出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首先,这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动绿色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但也显得尤为脆弱。切实保护好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不仅直接关系到本区域的生态安全,更对维护全国范围内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回顾过去,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黄河流域的生态功能曾一度出现退化现象,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尤为突出,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置于首要位置,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路径,确保黄河流域的绿水青山能够持续不断地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这同样是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黄河流域地理位置优越,它不仅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成为国内大循环体系中的关键枢纽,更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因此,推动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有助于优化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整体格局,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进而畅通国民经济的循环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着力打破行政区划所带来的壁垒和市场分割现象,积极促进流域内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携手共建内陆地区的开放高地,从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再次,这更是我们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肩负的责任担当。黄河流域自古以来便滋养着沿岸的亿万人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护好X河,实质上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母亲河,其深远意义在于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清水长流、两岸葱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解决好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等各方面问题,让流域内的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生活之美,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确保黄河流域能够永续发展,长久保持安宁与安康的美好局面。
    二、坚持协同共治,合力破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
    黄河流域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都是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在“协同”二字上做足文章,在“共治”二字上见真章。
    第一,要协同推进污染防治,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要坚持水岸同治、综合施策。在上游地区,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泥沙和污染物下泄。在中游地区,要重点整治工业园区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严格控制总磷排放。在下游地区,要加强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入海河流通畅和水质安全。要建立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共享监测数据,协同应急处置,确保“一江清水”安全。
    第二,要协同实施生态修复,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修复,特别是要保护好源头区的水源涵养功能。要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实施一批退田还湖、退耕还湿工程,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珍稀濒危物种的拯救和栖息地保护工作。要建立健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保护生态者得到合理回报,激发上游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第三,要协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不搞大开发,不是不发展,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格项目准入。要积极推动流域内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协同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清洁能源、大数据等特色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4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