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镇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的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XX镇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的工作情况报告
    退役军人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对于增强广大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激励其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具有深远意义。根据上级部门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总体部署,我镇自今年以来,始终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置于重要位置,通过多维度、系统化的举措,着力构建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服务保障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与主要成效
    立足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根本目标,我镇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从基础建设、作用发挥、服务优化三个层面同步发力,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走深走实。
    (一)夯实服务阵地,构筑坚实保障基础
    服务阵地是开展一切服务工作的物理载体与基础平台。为确保服务工作能够有效触达每一位退役军人,我镇扎实推进镇村两级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全面建成1个镇级退役军人服务总站及下辖全部XX个行政村的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点,实现了服务网络在辖区内的全覆盖。
    在阵地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规范化要求。镇级服务站科学划分出接待咨询区、档案管理区、荣誉展示区、学习活动区等功能区域,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文件柜等必要办公设备。同时,系统性地建立并动态更新了全镇退役军人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确保信息准确、查阅便捷。为营造浓厚的尊崇氛围,各服务站(点)均在醒目位置悬挂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工作制度职责以及服务流程图,将服务站真正建设成为退役军人身边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的“温馨家园”。
    (二)汇聚退役军人力量,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退役军人经过部队的严格训练与培养,具备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我镇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和引导这支重要力量投身到基层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
    通过建立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设立“退役军人示范岗”等方式,激发其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50名退役军人主动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应急处突等一线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积极参与政策法规宣传、困难群众帮扶慰问、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各类志愿活动近百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本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骨干力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三)优化服务模式,打造精准关爱体系
    为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我镇严格遵循并深化“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工作方法,建立了一套常态化、全覆盖的联系服务机制。通过该机制,工作人员能够与服务对象建立起紧密联系,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和实际诉求。
    在具体实践中,镇村两级服务站工作人员定期对辖区内所有退役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或电话联系,确保沟通渠道畅通。对于发现的实际困难,第一时间记录在案,并分类施策。例如,积极与XX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及人社部门对接,定期收集并向有就业意向的退役军人推送招聘信息,组织参与线上线下招聘会。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退役军人,主动提供证件办理、待遇申领等“代办代跑”服务,切实做到让退役军人“少跑腿”,让数据和工作人员“多服务”,形成了一个高效、温馨、全覆盖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核心工作方法深度解析:“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的实践内涵
    “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是当前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核心指导方针和具体行动指南,其内涵贯穿于退役军人从入伍到退役、再到融入社会的整个过程。我镇的工作实践,正是对这一方法的具体化、本土化落实。
    (一)“四尊崇”彰显入伍荣光
    “四尊崇”聚焦于新兵入伍环节,旨在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社会氛围。其具体内容包括:为新兵举行庄重的欢送仪式、召开入伍座谈会、为其家庭悬挂光荣牌、拍摄并赠送集体合影。通过这些充满仪式感的举措,从源头上提升军人职业的社会尊崇度,激励青年踊跃投身国防事业。
    (二)“五关爱”温暖退役归途?
    “五关爱”重点关注军人退役返乡的关键节点,确保服务保障无缝衔接。其具体内容涵盖:组织迎接仪式欢迎退役返乡、开展深入的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集中宣讲安置就业相关政策、主动推介就业创业岗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报到办事服务。这一系列关爱措施,旨在帮助退役军人平稳过渡,快速适应地方环境,顺利开启人生新篇章。
    (三)“六必访”织密日常联系网络
    “六必访”是实现常态化联系服务的重要抓手,要求在六个关键时刻必须走访到位,体现持续性的关心关怀。这六个时刻分别是:退役军人返乡时必访、服役期间立功受奖时必访、被树为英模典型时必访、重大节日期间必访、家庭遇到重大困难时必访、个人或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必访。我镇开展的定期走访、困难帮扶、代办代跑等服务,正是“六必访”工作机制在基层的具体体现,它确保了服务的主动性与精准性,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送达。
    三、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待提升领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高标准、新要求,我镇的服务保障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
    (一)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有待深化
    尽管镇村两级服务网络已初步建成,但在服务标准、业务流程、人员能力等方面尚未完全实现均质化和标准化。部分村级服务点受条件所限,服务功能相对单一,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如何建立一套统一的服务标准与操作规程,并加强对基层服务人员的常态化培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经费保障与资源整合机制需进一步强化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持续深化,离不开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目前,我镇服务站点的运行经费主要依赖于上级转移支付和镇级财政的有限补充,专项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参照部分地区每年为单个社区服务站落实数万乃至十余万元工作经费的实践,我镇在经费保障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如何更有效地整合社会力量、撬动市场资源,共同参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也是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
    (三)退役军人作用发挥的制度化路径尚需探索
当前,我镇引导退役军人参与基层治理多以鼓励、号召等柔性方式为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缺乏长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4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