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自然资源局资源安全工作机制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切实维护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工作机制。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为保障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自然资源安全工作全过程,确保党中央关于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自然资源系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保障从业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自然资源各领域安全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坚持依法监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依法依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二、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架构
成立XX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科,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局长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及时解决重大安全问题。
分管副局长协助局长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具体负责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各科室负责人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负责本科室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工作。
(三)工作体系
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安全职责,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全方位覆盖的安全管理格局。
三、工作机制建设
(一)清单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问题隐患清单,实现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责任清单管理。明确局领导班子、各科室、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每年根据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更新责任清单。
任务清单管理。根据上级部署和本单位实际,制定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工作目标、完成时限、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任务完成情况。
问题隐患清单管理。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逐一登记造册,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责任人员,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隐患及时消除。
(二)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建立覆盖自然资源各业务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现安全风险的精准识别、科学评估、有效管控。
风险识别评估。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针对地质勘查、测绘作业、矿山监管、不动产登记、执法检查等重点领域,系统识别各类安全风险点。建立风险数据库,实行动态更新。
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程度,将安全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对重大风险实行重点监控,制定专项管控方案。
风险管控责任。明确各级风险的管控责任,建立风险管控责任体系。重大风险由局长负责管控,较大风险由分管副局长负责管控,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由相关科室负责人负责管控。
(三)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建立“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确保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定期排查。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按照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日常检查由各科室负责,每周不少于1次;专项检查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每月不少于1次;综合检查由局领导带队,每季度不少于1次。
重点排查。结合季节特点、重要时期和重大活动,组织开展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专项隐患排查。特别是在汛期、冬季取暖期、重大节假日等关键时期,加大排查力度。
隐患治理。对排查发现的隐患,按照“五定”原则进行整改。一般隐患要求立即整改,重大隐患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成整改。
(四)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机制
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重大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治理。
挂牌标准。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实行挂牌督办: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隐患;社会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隐患;整改难度大,需要协调多部门解决的隐患;屡查屡犯,拒不整改的隐患。
督办程序。发现重大隐患后,及时向局领导报告,由局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是否挂牌督办。挂牌督办的隐患,要下达督办通知书,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
督办管理。建立重大隐患督办台账,实行专人负责、专项管理。定期检查整改进度,及时协调解决整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整改完成后,组织验收销号。
(五)工作调度机制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工作调度机制,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工作动态,协调解决存在问题。
定期调度。建立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的工作调度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调度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每季度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分析,形成季度分析报告。年底对全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不定期调度。根据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及时组织专题调度。遇有重大安全问题、突发事件或上级有重要部署时,立即启动应急调度机制。
调度内容。主要调度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急处置情况等。
(六)提醒督办机制
建立提醒、预警、督办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督促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提醒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推进缓慢、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科室或个人,及时进行提醒谈话。提醒分为口头提醒、书面提醒和约谈提醒三种形式。
预警机制。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级别,分别对应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安全风险。
督办机制。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安全生产工作严重滞后的,下达督办通知书,限期整改。督办分为一般督办、重点督办和挂牌督办三个层次。
(七)巡查检查机制
建立常态化巡查检查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日常巡查。各科室负责人要定期对本科室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机关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办公区域进行日常巡查,确保办公环境安全。
专项检查。针对重点时期、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应急预案制定执行情况等。
交叉检查。定期组织科室之间进行交叉检查,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交叉检查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八)应急处置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各类安全事件的能力。
应急预案体系。制定完善自然资源系统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和各专项应急预案,建立涵盖各业务领域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要定期修订完善,确保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明确队伍职责和任务分工。定期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演练。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演练要贴近实际,注重实效,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响应。建立分级响应机制,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发生安全事件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四、重点领域安全管理
(一)地质勘查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强地质勘查安全监管。
资质管理。严格地质勘查单位资质审查,确保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单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定期开展资质复查,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处理。
作业安全。督促地质勘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野外作业实行严格管理,制定安全作业规程,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
应急保障。对于设有野外基地的,要为其配备越野车等应急救援车辆、生命探测仪等搜救定位装备、便携式苏生器等防护装备、液压钳等救援设备,切实提高野外应急救援能力。
(二)测绘作业安全管理
加强测绘作业安全监管,确保测绘人员作业安全。
作业规范。严格执行测绘作业安全规范,督促测绘单位制定安全作业制度,明确安全作业要求。对高空作业、水上作业等高风险作业,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
设备管理。加强测绘设备安全管理,定期检查维护测绘设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对特种设备要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
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测绘人员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新进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三)矿山安全监管
严格履行矿山安全监管职责,确保矿山生产安全。
许可管理。严格矿业权审批管理,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对已颁发许可证的,定期检查安全生产条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监督检查。定期对矿山企业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设施运行、应急预案制定执行等情况。发现安全隐患的,立即责令整改。
联合执法。加强与应急管理、公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4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