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生态环境重点问题整改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生态环境重点问题整改工作调度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XX省委省政府和上级市的决策部署,分析研判当前我市生态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针对通报的突出问题,研究对策,压实责任,部署下一步的整改攻坚工作。刚才,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的同志通报了当前存在的13个重点问题,情况客观、问题具体,大家务必高度重视,深刻反思。
生态环境保护,事关我市长远发展大计,事关人民群众根本福祉,是一项我们必须坚决扛起的政治责任,是一场我们必须打赢的硬仗,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没有任何退路,也绝不能有丝毫懈怠。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以“一刻不能等”的紧迫感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抓生态环境就是抓发展,优美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最稀缺的发展资源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个地方的发展质量高不高,发展后劲足不足,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强不强,生态环境是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最基础的保障。
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特别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我们探索出的“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XX模式”得到上级肯定,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环境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城乡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大家辛勤付出的结果,值得肯定。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成绩面前决不能盲目乐观,问题清单就是我们的警示清单、工作清单。刚才通报的13个问题,涵盖了水、气、土、固废、农村环境等多个方面,既有历史遗留的“旧账”,也有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忧”,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XX河流域部分支流水质仍不稳定,距离稳定达标还有差距;部分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还不够精细,PM2.5浓度距离年底36微克/立方米的目标仍有压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依然偏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还存在短板;个别工业企业环保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偷排漏排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根源在于一些部门和乡镇的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上还有偏差,“重发展、轻环保”的惯性思维还没有彻底扭转;工作作风上还不够扎实,“严、细、深、实”的要求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责任落实上还存在“上热下冷、层层递减”的现象。
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现实紧迫性和任务艰巨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坚决把问题整改到位,把生态环境短板补齐,向省委省政府、向上级市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聚焦核心问题,勇于动真碰硬,以“一步不退让”的攻坚态势打赢问题整改歼灭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靶向。针对通报的13个具体问题以及我们日常排查发现的各类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拿出实招硬招,逐一销号清零。
第一,要全力以赴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筑牢城市生态安全屏障。这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核心、群众感受最直接的领域。一要系统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要将XX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上下游、左右岸的协同治理,确保到2025年底前,全市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优于V类标准,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要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对XX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的污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和升级改造,确保污水“应收尽收、有效处理”。对建成区内的黑臭水体要持续巩固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长效机制。二要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要紧盯PM2.5和优良天数比例两项核心指标,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要强化工业源管控,对重点涉气企业实施在线监控和精细化管理;要强化扬尘源控制,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要强化移动源治理,加大对高排放车辆的淘汰和监管力度。秋冬季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期,秸秆禁烧工作决不能掉以轻心,要总结过往经验教训,疏堵结合,推广秸秆“五化”利用,从源头上解决焚烧问题。
第二,要坚定不移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我们这次整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从责任落实、问题整改、长效治理三个方面协同发力。一要巩固提升“XX模式”。要继续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农村环境整治从“清脏”向“治乱”拓展,从“村庄面”向“庭院内”延伸。二要精细推广垃圾分类“六归法”。“餐余垃圾归户处理、粪草垃圾归堆还田、建筑垃圾归坑填埋、有害垃圾归废回收、可回收垃圾归类变现、不可回收垃圾归箱进厂”的“六归法”,是我们基层探索出的有效经验,必须全面推广和深化。要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全链条收运处置体系,确保垃圾日产日清。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六归法”成为家家户户的自觉行动。三要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要全面推行“乡、村、片、组、户”五级网格化管理,将责任明确到每个网格员。要创新管理方式,在有条件的村屯推广“十户联保”制度,探索利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进行常态化巡查,提高监管效率。要将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文明素养的整体跃升。
第三,要扎实稳妥打好净土生态保卫战,守护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土壤是万物之本,生态之基。一要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要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对腾退的工业用地要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要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二要抓好黑土地保护。要严格落实《XX市黑土地保护规划》,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严厉打击盗采、滥用黑土等违法行为,守好我们的“大国粮仓”。三要加强生态保护区监管。针对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的生产经营活动等历史遗留问题,要制定科学稳妥的退出方案,分类施策,依法依规予以解决,决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蚕食和破坏宝贵的自然生态空间。
三、强化组织保障,狠抓责任落实,以“一抓到底”的顽强作风确保整改工作落地见效
问题整改能不能取得实效,关键在人,核心在责任。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
一要层层压实责任,构建权责清晰的工作闭环。这次会议明确的各项任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状”。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本辖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生态环境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监督指导的作用,主动为各单位提供业务支持。发改、住建、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严格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要求,主动认领任务,积极履职尽责。要打破部门壁垒,强化信息共享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9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