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网约配送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网约配送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各大平台企业的代表,以及我们最关心的、来自一线岗位的员工代表们,齐聚一堂。这次会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倾听一线的声音,直面发展的难题,凝聚各方的智慧,共同擘画我市网约配送行业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未来。
刚才,几位网约配送员代表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许多真实感受和宝贵建议,讲得非常坦诚、非常深刻。大家提到的“进门难、停车难、找路难”等现实困境,以及在社会保障、职业发展方面的期盼,我们都认真听、仔细记,也深受触动。这些问题,既是大家每天都要面对的“烦心事”,也是我们党委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心头事”,更是我们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攻克的“关键点”。在此,我首先要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大街小巷、为千家万户传递温暖与便捷的超过11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别是广大的网约配送员同志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你们是城市运行中不可或缺的“摆渡人”,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你们辛苦了!
一、认清发展大势,深刻把握网约配送行业的战略地位与时代价值
同志们,以网约配送为代表的新业态,已经深度融入了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服务保障民生、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个行业的重大意义。
首先,这是稳定经济增长、激发市场活力的“新引擎”。网约配送不仅仅是简单的“跑腿送餐”,它已经构建起一个连接生产、流通、消费的庞大网络,一头连着数以万计的商户,一头服务着全市数百万的市民。它极大地拓展了消费场景,释放了消费潜力,为众多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和机遇。可以说,每一份准时送达的订单背后,都是一条活跃的产业链条,都是城市经济活力的生动体现。这个行业的繁荣,是衡量我们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繁荣度的重要标尺。
其次,这是吸纳社会就业、增进民生福祉的“蓄水池”。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在XX市,以网约配送、快递、网约车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已经吸纳了超过11.32万的劳动者。这个庞大的群体,有的是返乡创业的青年,有的是寻求多元发展的技术人员,有的是肩负家庭重担的中年人。这份工作为他们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社会就业的稳定器和缓冲带。保障好这个群体的权益,就是保障千家万户的生计,就是夯实我们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最后,这是创新基层治理、提升城市温度的“新场域”。广大的网约配送员同志们,你们像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到每一个社区、每一栋楼宇,对社情民意有着最敏锐的感知。你们不仅是美好生活的配送员,更是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社情民意的兼职信息员、应急处突的机动力量。如何将这个群体更好地组织起来、服务起来、凝聚起来,引导他们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是我们在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课题。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能提升我们城市的治理效能,更能让每一位为城市奔波的奋斗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归属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行业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挑战。刚才大家提到的问题,根源在于行业高速发展与配套的制度保障、服务体系、治理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匹配、不适应。比如,劳动关系复杂化带来的权益保障难题。全国数据显示,即时配送骑手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18.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仅为26.2%,这是一个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的信号。虽然我市在部分领域的参保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离“应保尽保”的目标仍有差距。再比如,城市公共设施与管理模式的滞后。长期以来,我们的城市规划、社区管理,更多是围绕传统居民和业态设计的,“进门难、停车难”等问题,本质上是公共服务未能跟上新业态发展步伐的体现。还有,职业尊严与社会认同的缺失。一些不理解、不尊重甚至歧视的现象偶有发生,职业发展的通道不清晰,技能提升的渠道不畅通,这些都影响着从业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这些问题,是成长中的烦恼,是发展中的挑战,更是我们下一步工作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回避没有出路,等待只会错失良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系统性地破解这些难题。
二、坚持系统观念,以党建引领擘画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破解行业发展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系统施策。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要以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为总目标,把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统筹推进权益保障、服务优化和行业治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第一,要筑牢“党建引领”这个根本。要把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行业发展的最前沿、劳动者集聚的最活跃地带。我们要持续攻坚“两个覆盖”,在各大平台企业、头部加盟企业、重点商圈站点,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全面建立党的组织。要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把服务凝聚群众作为核心任务,让党组织成为骑手们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主心骨”。要发挥党员先锋模用,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突击队”,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关键的时刻,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引领广大从业者听党话、跟党走。
第二,要织密“权益保障”这张网络。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人的发展。必须把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出台并全面落实《XX市关爱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具体措施》,核心就是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权益保障体系。这既包括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基本权益,更包括社会保险这个“安全网”。我们要确保每一位劳动者,无论其用工形式如何,都能依法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
第三,要优化“融合共治”这个生态。行业治理不能是政府的“独角戏”,也不是平台企业的“单打一”,而是需要政府、平台、社会、从业者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我们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沟通协商机制,今天这样的座谈会要经常开。要推动行业协会发挥更大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更要引导广大从业者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文明创建、公益服务等活动,从城市的“局外人”转变为社区的“家里人”,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聚焦关键环节,以精准举措打赢行业痛点难点问题的“攻坚战”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针对大家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我们必须拿出实招硬招,明确责任分工,挂图作战,逐项销号。下面,我讲几点具体要求。
第一,全力打好权益保障的“组合拳”,让广大从业者更有“安全感”。
一是全面实施“社保扩面”专项行动。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税务局要牵头,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认定的难点,会同平台企业,创新参保缴费模式。要大力推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渠道,优化线上办理流程,确保参保方便快捷。根据我市标准,2025年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为3863元,个人缴费比例为20%,我们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每一位骑手都算清长远账、明白账。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两年内,全市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实现大幅跃升,朝着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的总体目标扎实迈进。
二是从严规范平台企业的用工管理。市市场监管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要联合行动,督促平台企业及其合作企业,依法依规用工。要对平台的算法规则进行评估和引导,科学设定派单量、配送时间、奖惩机制,坚决杜绝“以罚代管”的简单化做法,为从业者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可预期的工作环境。要建立健全劳动者收入合理增长机制,保障其获得与劳动付出相匹配的报酬。
三是构建多元化的职业伤害保障体系。在国家层面政策尚未完全明确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探索。市人社局要加快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同时,市总工会、市金融办要引导保险机构,开发更多普惠、低价、保障全面的商业保险产品,作为社会保险的有益补充,为骑手们再加一道“安全锁”。
第二,全力打好从业环境的“优化战”,让广大从业者更有“获得感”。
核心是启动“XX市骑手友好场景”建设专项行动,系统性破解“三难”问题。
一是大力推进“骑手友好社区”建设。这项工作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统筹,市住建局、市公安局要作为主力军。市住建局要把配送便利性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小区规划的硬性标准,比如,合理规划非机动车道、设置醒目的楼栋指引牌、增设智能快件箱等。我们要学习借鉴XX、XX等地的先进经验,推广物业服务企业与配送企业签订“友好协议”的做法,在明确安全责任的前提下,优化门禁管理,推广使用“小哥一码通”等数字化通行方案,变“逢进必拦”为“认证即放”。我们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在全市打造首批50个“骑手友好社区”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二是系统破解“停车难”问题。市公安交管部门、市城市管理局要主动作为,在全市主要商圈、医院、写字楼和配送需求集中的老旧小区周边,深入摸排,划定一批网约配送车辆专用临时停放区,并设置明显标识。要运用科技手段,将这些停放点信息整合进导航地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9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