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季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
2025年第三季度,全区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紧扣年度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推动阵地建设,深化理论武装,意识形态工作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有力服务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总体形势分析
(一)国际环境持续复杂,外部舆论影响加深。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地缘政治摩擦频发,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全球舆论场竞争更加激烈,各类信息跨境流动加速,部分不良思潮借助互联网渗透,对社会舆论环境形成一定干扰。这为地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二)国内发展进入攻坚阶段,舆论环境多元多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结构调整与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社会诉求更加多元,利益格局更加复杂。新兴传播方式层出不穷,网络舆情事件偶有发生,一些不当言论借助自媒体渠道放大,带来潜在风险。与此同时,主流思想和价值体系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入人心,形成了稳中有进的总体态势。
(三)全区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任务。作为中心城区,人口流动频繁,信息汇集密集,舆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第三季度以来,随着重大项目推进、社会热点问题交织,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多元互动局面。一方面,主流舆论持续巩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复杂敏感,局部领域仍存在潜在风险点。
二、主要成效
(一)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全区坚持把学习贯彻创新理论作为首要任务,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专题研讨、集中学习,推动理论武装常态化、制度化。第三季度共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近百场,覆盖干部、青年学生、基层群众,有效增强了思想引领力。
(二)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新闻舆论阵地持续巩固,媒体平台坚持正确导向,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宣传成果。网络空间治理稳步推进,正面宣传内容显著增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氛围不断营造。文化阵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基层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获得感持续增强。
(三)风险防范有力有效。建立健全了意识形态风险研判、预警和处置机制,定期召开风险分析会议,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第三季度重点跟踪舆情热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化解了若干潜在风险。
(四)队伍建设持续夯实。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干部的培训,组织专题业务培训班,提高了干部的政策水平与应对能力。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网络逐步完善,形成了“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的格局。
三、存在问题
(一)理论学习深度不够。部分干部学习存在“以会代学”现象,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舆论引导力度不足。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回应上,反应速度偏慢,话语表达缺乏创新,导致正面声音未能完全覆盖网络舆论场。
(三)风险防范存在短板。个别单位对潜在风险研判不够精准,预警机制落实不到位,对复杂舆情的处置能力仍需提升。
(四)基层力量仍显薄弱。部分基层单位意识形态工作人员兼职较多、精力有限,工作统筹不足,难以形成持久合力。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思想引领力。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长期任务,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丰富学习形式,推动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加强宣讲队伍建设,推动理论宣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使主流思想深入人心。
(二)筑牢阵地建设,增强舆论掌控力。要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正面引导,提升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与权威性。健全学校、文化、网络等阵地管理制度,确保阵地安全可控、充满活力。
(三)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提升研判处置力。要完善意识形态风险排查制度,定期开展分析研判,重点关注网络空间、新兴舆情热点和特殊群体。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对突发舆情做到早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9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