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市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针对我市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再动员、再部署。昨天,市委已经召开了专题会议,对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天,要把任务进一步具体化,把责任进一步压实,确保专项整治动真碰硬、取得实效,为我市乡村振兴事业健康发展扫清障碍、夯实基础。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问题导向,深刻认识专项整治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涉农补贴资金管理两个领域,问题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命根子”,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牛鼻子”。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在这项工作上理应走在前列、作出表率。但从近期督查和调研情况看,问题依然不少,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项目进度滞后,存量问题清零难。按照规划,我市近年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985.22万亩。这个数字背后,既有成绩,更有隐忧。部分往年项目迟迟未能完成竣工验收,工程结算、财务决算严重拖延,成了“半拉子”工程,影响了后续项目布局。一些县(市)区对往年项目遗留问题重视不够,解决意愿不强,导致问题积压,历史欠账越滚越多。
    二是在建项目管理粗放,工程质量堪忧。今年我市第一批高生农田建设任务达90万亩,原计划5月底前要全部开工。但时至今日,部分项目仍然进展缓慢。更严重的是质量问题,有的项目土地平整标准不高、灌排沟渠体系不配套、田间道路“晴通雨阻”;有的项目为了赶工期,忽视施工规范,偷工减料,建成即“带病”,严重影响了高标准农田的长期效益。这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做法,是对国家资金的极大浪费,是对农民利益的直接损害。
    三是新建项目谋划不深,前期工作准备不足。部分地区在项目立项上急于求成,初步设计方案粗糙,缺乏科学论证,导致评审反复修改,迟迟无法批复。有的甚至在招投标程序上不规范,为项目后续的顺利实施埋下了隐患。这种“头重脚轻”的现象,直接导致了项目开工延迟,无法按时形成有效投资和资金支出,影响了全市的发展大局。
    (二)涉农补贴资金领域的问题触目惊心
    涉农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真金白银”。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却在这笔“民心钱”上动心思、做文章,滋生了“微腐败”,啃食了群众的获得感,必须下重拳整治。
    一是虚报冒领、骗取套取现象屡禁不止。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纠治补贴作物不符、虚报补贴面积、补贴范围外享受补贴等问题十分突出。有的村干部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伙同他人以虚假材料骗取补贴资金;有的通过虚构种植面积、养殖数量等方式套取国家资金,甚至出现“死人领补贴”“关系户领补贴”的荒唐现象。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政策秩序,更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二是审核把关不严,资金发放跑冒滴漏。部分基层单位在补贴发放过程中,审核环节形同虚设,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疏于核查,导致超标准、超范围、重复发放等问题时有发生。“一卡通”本是方便群众的举措,但在一些地方却因信息录入错漏、数据管理不规范、打卡失败后不及时处理等问题,导致资金滞留、迟拨,甚至被截留挪用。在一些已查处的案件中,发现的违规问题涉及金额高达数千万元,这些数字令人震惊,背后反映出的是制度的漏洞和监管的缺失。?
    三是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微腐败”问题影响恶劣。少数掌握补贴发放权力的公职人员或村组干部,将惠民政策异化为寻租工具,在补贴评定、发放过程中优亲厚友、滥用职权。有的甚至雁过拔毛,以各种名义向补贴对象索要“好处费”“辛苦费”。这些行为虽然单个案件金额不大,但发生在高频的民生领域,直接侵害群众利益,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形象。
    同志们,上述两大领域的问题,根源在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治站位不高、宗旨意识不强、责任担当不够。如果任由这些问题发展蔓延,不仅会拖累我市乡村振兴的整体进程,更会动摇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此次专项整治,就是要刮骨疗毒、激浊扬清,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二、聚焦重点任务,以精准有力的举措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
    针对上述突出问题,必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既要猛药去疴、集中攻坚,又要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紧扣目标任务,拿出实招硬招,确保整治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一)全力攻坚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以全周期管理的理念,系统性解决存量、在建和新建项目中的问题。
    第一,坚决完成存量项目清理。各相关县(市)区要对近五年来所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一次彻底的“回头看”,逐一核查。对于尚未完成竣工验收的项目,必须倒排工期,明确责任人,限定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验收工作。验收过程必须严格,要组织农业、水利、自然资源等领域专家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检验。对于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坚决返工整改,整改不到位绝不销号。同时,要加快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进度,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第二,全面加强在建项目监管。各项目责任单位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严把工程质量关。要建立覆盖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监管体系,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要创新监管方式,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独立评估,同时要引导和鼓励项目所在地的乡镇主体和村民代表参与到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全过程,让他们成为项目质量的“第一监督员”。要强化资金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对在建项目中发现的任何质量问题和违规行为,要立即叫停、严肃处理。
    第三,科学谋划新建项目实施。未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从源头上提高质量。各县(市)区在谋划新项目时,必须做深做实前期工作。初步设计方案要广泛征求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意见,确保设计更加贴近实际、符合需求。要积极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绿色高效技术,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在资金筹措上,要拓宽思路,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同时,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融资等工具,并探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有效模式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二)重拳整治涉农补贴领域“微腐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整治涉农补贴领域的乱象,核心在于规范权力运行,堵塞制度漏洞。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斩断伸向惠民资金的“黑手”。
    第一,开展拉网式排查核实。各县(市)区要立即组织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组建联合核查工作组,综合运用交叉互检、第三方审计、大数据比对等多种方式,对近三年来所有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核查。核查重点要聚焦补贴作物是否真实、补贴面积是否准确、补贴对象是否符合条件等关键环节。要充分发动群众,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群众提供线索,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络。
    第二,建立问题台账并分类处置。对排查发现的所有问题,要逐一登记,建立问题台账,详细记录问题类型、涉及金额、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根据问题的性质、情节轻重和整改难度进行分类,制定“一问题一策”的整改方案。对于因信息错误、程序疏忽导致的一般性问题,要立行立改,及时补发或追回资金;对于涉及虚报冒领、贪污侵占、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的,要坚决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依纪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第三,深化制度改革和源头治理。治标更要治本。要以此次专项整治为契机,推动涉农补贴管理制度的系统性重塑。要完善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机制,优化发放流程,确保资金精准、安全、高效直达农户。要全面推进补贴信息公开公示,将补贴政策、申报流程、审核结果、发放明细等全过程信息在村务公开栏、政府网站等平台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积极探索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补贴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行精准核实,从技术上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