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县政府常务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既是一次工作部署会,更是一次责任再压实、任务再明确的动员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保护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必须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务实的作风、最严格的制度,全力推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系统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取得了一系列来之不易的成绩。我们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反映我们的努力和变化: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成果斐然。到2024年底,我县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已攀升至94%,同比上升了8.5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10月,PM2.5平均浓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PM10平均浓度下降17.7%。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我们对燃煤锅炉的整治、对扬尘污染的管控、对工业废气的治理,是每一位环保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成效显著.2023年,我县XX河国控XX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优于Ⅲ类的年度目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其中两个水源地水质更是达到了Ⅰ类标准。这得益于我们对河湖的系统治理和对饮用水源的严格保护。在生态系统建设方面,进步巨大。我县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十年前的不足24%,稳步提升到今天的34.82%。这一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县的生态“家底”越来越厚实,生态安全屏障愈发坚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奋战在全县生态环保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部分区域的环境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历史欠账尚未完全还清;一些领域的污染治理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日益增长,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自满,必须以“归零”的心态,重新审视问题,以“冲刺”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深化认识,强化担当,全面压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前不久,中央印发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这为我们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立起了“标尺”,划出了“红线”,打通了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州决策部署上来。
第一,要深刻理解“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核心要义。生态环境保护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而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责任。各乡镇、各部门的“一把手”是本辖区、本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要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要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第二,要建立健全“明责、履责、考责、追责”的闭环体系。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将结合我县实际,尽快制定出台贯彻落实《责任制规定》的具体实施细则。一要制定责任清单。要逐级、逐部门、逐岗位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职责,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消除责任盲区。二要强化考核评价。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要与干部的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直接挂钩,真正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三要严格责任追究。对那些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甚至敷衍塞责、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具体工作人员,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形成强大震慑。
三、聚焦重点,项目牵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要以系统思维打好碧水保卫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县水环境治理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自“十二五”以来,我们累计投入资金9.2亿元,实施了25项重大水利工程,治理河道总长达到121.9公里,有效保护了沿线13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大投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正在实施的XX河流域XX河XX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超过6100万元,要加快进度,确保明年11月前全面完成新建生态护岸、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6834.html